《兩宋詩歌·劉克莊·北來人(二首選一)》鑒賞
劉克莊
試說東都事,添人白發多。
寢園殘石馬,廢殿泣銅駝。
胡運占難久,邊情聽易訛。
凄涼舊京女,妝髻尚宣和。
這首詩大約作于寧宗開禧二年(1206)至理宗端平二年(1234)之間。是詩人聽了北方南來難民的訴說北方淪陷區百姓的苦難后,感慨不已,故作此詩。
北來人,即指北方逃難南來的難民。
《北來人》原有二首,均為五律。第一首描述北宋都城汴梁被占后的狀況;第二首介紹自己南逃的遭遇與感觸。全詩都是“北來人”說的話。這里選讀第一首。
* * * *
以下分聯解說——
首聯:舊都殘破添白發
試說東都事,添人白發多。
東都,即汴梁、汴京。北宋以汴梁為東京。試說,含有不確定的因素,是指“北來人”的心理狀態。他有“想說,又不忍說”的一種抑郁心境。但對于使人徒增白發,令人傷痛的東都舊事,又怎能不說呢! 這是這首敘事詩的開端,是一個發人深思的開端。以下就是“北來人”對聽者、詩人的悲涼的訴說。
頷聯:殘陵園,泣銅駝
寢園殘石馬,廢殿泣銅駝。
這是說,北宋皇家陵園和宮殿都已遭到毀壞。寢園,即陵園。北宋諸帝陵墓,均在今河南鞏縣。石馬,是古時帝陵墓道上的陳列物,現已殘破不堪了。銅駝,是宮殿門前的景物。現已百草叢生,荒蕪一片。“泣銅駝”,詩人在此征引了西晉典實。西晉洛陽宮殿前陳列著銅制的駱駝。索靖預見天下將亂,指著銅駝嘆曰:“會見汝,在荊棘中耳”。果然,不久西晉亡于異族。詩人正是選揀這些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來概括昔日繁華,今日蕭條的舊都景象。此聯屬對工穩,以出句的“殘”帶出對句的“泣”,景中含情,情由景生,寄慨遙深,想味無窮。
頸聯:金人命促,邊報失實
胡運占難久,邊情聽易訛。
此聯是說,金人的野蠻占領,預料不會久長,但對敵情又難以掌握確實消息,往往失實。占,占卜,預料。邊情,邊界上的動態與消息。據《續資治通鑒》記載,這類不實的訛傳,在南宋當時甚多。比如:淳熙十一年(1184),金完顏雍至上京會寧巡視,邊境竟傳言:或說金人的內訌,已逃回了老家;或說邊部有憂;又說河南北簽兵南下,等等不一而足。這使得南宋朝野自相恫嚇,惶惶不安。詩人如今聽了“北來人”的訴說北地之實況,當然會引發許多感慨。
尾聯:遺民不忘故宋
凄涼舊京女,妝髻尚宣和。
在當時,汴梁陷落已經多年,但北方民眾卻依舊對宋朝念念不忘。京都的婦女,雖然景況凄楚,但裝束打扮,仍然是當年模樣。舊京女,即指北宋京都的婦女。妝髻,即妝束與發式。此泛指裝束打扮。宣和,北宋徽宗的年號(1119——1125)。
* * * *
這首詩的寫作,離“靖康之恥”約有八九十年之久,當事人早已不復存世。但是,人們的恢復故土的信念,一直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繼續留傳,并采取各自選擇的方式進行不斷斗爭。詩中的“北來人”舉家南遷,是一種方式;另外,那“舊京女”,一直保持著“宣和妝”,也是一種斗爭方式。他們都表現了一種不屈斗爭精神和愛國信念。
這在使事立意上,是本詩值得重視的一點。另外,在賦寫方法上,也有引人注意之處。這就是,詩歌不假手作者轉述,而由詩中主人公(即“北來人”)自我敘述。這一方式的妙處,是使讀者感到詩中所說的都是訴說者的親見、親聞和親歷的活生生的事實,可以增強可信度,更易引起共鳴。在具體寫法上,全篇以敘事為主,間或夾以某些抒情(如開首的一聯),仍然不失為一首簡短的、生動的敘事詩。
上一篇:《遼金元詩歌·王冕·勁草行》鑒賞
下一篇:《兩宋詩歌·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