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因十首·南鄉子》原文賞析
張通彥壽
窗下絡車聲,窗外兒童課六經。自種墻東新菜莢,青青,隨分杯盤老幼情。千古《董生行》,雞犬升平畫不成。應笑東家劉季子,無能,縱飲狂歌不治生。
應酬之作,每因為缺乏真情實感,又往往不免套話浮詞,因而常顯得呆板可厭,味同嚼蠟。然而劉因的這首祝壽詞不落俗套,亦全無浮辭,讀來趣味盎然。
詞的上片描繪了一幅恬適安寧的家庭生活圖景。窗邊,婦人正輕快地紡著紗,吱吱啞啞的紡車聲,打破了沉寂的氣氛。而窗外園子里,孩子們那充滿稚氣的瑯瑯書聲,又打破了紡車聲的單調,給這寧靜的小世界注入了生氣和情味。要穿衣,自己紡紗織布;要吃菜,自己灌園栽種。生活自給自足,不必為溫飽擔憂。耕織之余,也讀書寫詩,修身養性。從孩子們的“課六經”,可以推想這不是普通的農戶,而是帶些書香氣的人家。“隨分杯盤老幼情”,以尋常飲食這一生活細節,表現出了主人公家庭的天倫之樂。
俗話說憂愁催人老,而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還能有多少憂愁煩惱呢?還有什么比無憂無慮、自得其樂更能使人長壽呢?詞的上片雖無一壽字,卻充滿了祝壽之意。作者抓住了幾個典型的細節,用高度凝練的筆墨勾畫了一幅靜謐安樂的生活場景,表達了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向往之情,而其中也飽含了作者對主人公的祝愿:愿主人公永遠生活在這樣悠然自得的環境里。詞到這里,祝壽之意已表,似可以打住了,然而作者卻一下子宕開去,把筆觸伸到了千年之前的古代,這與祝壽又有什么關系呢?
唐代韓愈曾寫有《嗟哉董生行》詩,感嘆董召南的懷才不遇。董召南矻矻窮年,讀書不已,卻潦倒終生,最終沒有成就功業。而可笑的是劉家季子(漢高祖劉邦)無才無能,既不誦詩讀書,也不事生產,整日里狂歌濫飲,竟成就了帝王之業。宋葉夢得《石林詩話》載張安道詠高祖廟詩中有“縱酒疏狂不治生”之句,此用其意。作者通過董生與劉季子的對比,說明功名利祿并非單靠真才實學所能換取的,更多的是靠不擇手段,而這樣做,則需要費盡心機,從而縮短壽命。更何況官場風云多變,今日勢大氣粗,難保明日家破人亡。下片就是這樣迂回到祝壽題意上來的。
這首詞名為祝壽,實為抒情言志之作。上片象田園詩,語言清新流暢;下片則象諷刺小品,出以調侃的筆調。兩片在格調上雖不相同,但由于上下文意的連貫,這就和諧地構成一個整體,使本來容易流于呆板的應酬之作,顯得生動活潑,情味濃郁。
上一篇:《樂鈞·南鄉子》原文賞析
下一篇:《葉小鸞·南柯子》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