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樸十首·摸魚子》原文賞析
七夕。用嚴柔濟韻
問雙星、有情幾許,消磨不盡今古。年年此夕風流會,香暖月窗云戶。聽笑語,知幾處、彩樓瓜果祈牛女?蛛絲暗度,似拋擲金梭,縈回錦字,織就舊時句。愁云暮,漠漠蒼煙掛樹。人間心更誰訴?擘釵分鈿蓬山遠,一樣絳河銀浦。烏鵲渡,離別苦,啼妝灑盡新秋雨。云屏且住,算猶勝姮娥,倉皇奔月,只有去時路。
秋夜晴空,滿天繁星,引人遐想。特別是七夕,人們總不時仰望銀河兩岸的牽牛星和織女星,看看他們是已經過河相會了,還是仍舊在隔河相望。因為據神話傳說,牛郎織女受天帝處罰,分居銀河兩岸,每年七月七日才準相會,烏鵲為之搭橋。
牛郎織女七夕相會這個美麗的神話傳說,千百年來,一直在人們中傳播,他們的遭遇也一直受到人們的同情,也引發了許多文人墨客的描繪、詩人的吟詠,詞中寫七夕著名的有秦觀的《鵲橋仙》(纖云弄巧),但白樸的這首《摸魚子》卻又是另一種寫法。
這首詞一開始就問牛郎織女:你們之間相愛之情,從古至今,千百年都消磨不盡,它究竟有多少呵。為什么發這樣的問呢?因為牛郎織女年年都要相會,千百年來,年年如此。這借以說明這個神話傳說流傳的久遠,也引起下文想象牛郎織女相會的情景。牛郎織女是仙侶,是生活在天上的,他們住的是月窗云戶的仙居,在他們每年風流聚會時,這仙居就充滿暖和的香氣和歡聲笑語。這是七夕的天上,而七夕的人間又是怎樣的呢?據《荊楚歲時記》云:“七月七日,世謂織女牽牛聚會之日,是夕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因為織女是織造云錦的巧手,所以七夕那晚,人們有的要搭彩樓陳設瓜果,祈求織女賜給他們聰明技巧。當然也有情侶在此夜,密誓相愛,祈求牛郎織女給他們幸福的。白居易《長恨歌》說唐明皇、楊貴妃:“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按,《唐會要》卷三十云:“天寶元年十月,造長生殿,名為集靈臺,以祀神。”每當人們七月七日夜晚祈神時,屋角的蜘蛛往往在幽獨地吐絲織網,好象是織女在拋織金梭,也好象它是在用錦織就舊時詩句。“錦字”,據《晉書》載:竇滔被放,其妻蘇氏織錦為《回文璇璣圖》詩以寄。以后就借指妻子寫給丈夫的信。
下片開始繼續寫人間,但寫的是另一種場合,那就是別離。別離,不只是天上有,人間也不少。在暮云低垂,漠漠蒼煙掛樹的時候,人們別離的悲痛,更是難于訴說。“人間心更誰訴”的“更”字,用得很巧。“更”是就“人間心”與牛郎織女心相比較而言,這就把人間的事和天上牛郎織女的事串連起來了,加強了詞的整體性。以上是總說、泛論。下面接著以古往今來人們樂道的唐明皇與楊貴妃生死不渝的愛情故事來說明,人間有的情侶也一樣會有銀河阻隔。“一樣絳河銀浦”,再次加強和上片七夕牛郎織女相會故事的聯系。“擘釵分鈿”,將金釵和鈿盒都分開。“蓬山”,我國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擘釵分鈿蓬山遠”,白居易《長恨歌》云:“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唯將舊物表深情,鈿盒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盒一扇,釵擘黃金盒分鈿。”下面又轉而寫天上,牛郎織女七夕相會后又要通過鵲橋別離了,別離的淚水化為秋雨連綿。“云屏且住”,無可奈何之情,躍然紙上。別離的悲傷與無可奈何之情和上片相會時的歡樂相對應。以下轉筆勸慰牛郎織女說,你們雖然為銀河分隔,但每年七夕還可相會,而嫦娥倉皇奔月,就只落得她一人永遠孤獨地住在月宮了。比較起來,你們究竟還比她好。這是退一步的說法,是勸慰之辭。作為情侶來說,當然追求朝朝暮暮,恩恩愛愛。“姮娥”,即嫦娥。傳說她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了后羿從西王母處得到的不死藥后,奔往月宮,成為月中仙子,凄冷孤寂地獨守月宮。
這首詞的上片前一部分寫天上,“知幾處”以下寫人間。下片則相反,前一部分寫人間,“烏鵲渡”以下寫天上。而不管是寫天上,還是寫人間,都緊緊圍繞著七夕牛郎織女相會和別離來寫。詞的上片寫歡樂,下片寫悲傷。但不管是寫歡樂,還是寫悲傷,也都緊緊圍繞著七夕牛郎織女相會和別離來寫。因此,整首詞雖然從多層次、多角度來用筆,但渾然一體,無支離之感。另外,這首詞還注意情、景的安排運用,如上片的“年年此夕風流會,香暖月窗云戶。聽笑語”,下片的“離別苦、啼妝灑盡新秋雨。云屏且住”,都是景為情設,情因景生的。
上一篇:《元好問·摸魚兒》原文賞析
下一篇:《張景祁·曲江秋》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