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春·南柯子》原文賞析
山行
絺绤生涼意,肩輿緩緩游。連林梨棗綴枝頭,幾處背陰籬落掛牽牛。遠岫云初斂,斜陽雨乍收。牧蹤樵徑細尋求,昨夜驟添溪水繞村流。
這是一位女詞人描繪山野風光的詞。金秋季節,她遠離開都市的塵囂,來到了山野,仿佛到了另一個世界,乘著肩輿,緩緩前行,細尋牧蹤樵徑,沉醉在大自然中。她忘了身后的那個世界,整個心靈都進入了靜境。這里,非但沒有人聲,連鳥聲都沒有,一切都靜得沒有聲息,卻又使人感到充滿了生機。它使我們不禁想到古代一些山水畫,想到陶淵明的田園詩,想到英國畫家康斯太勃,法國畫家米萊、柯羅。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指的就是這類作品。
絺绤,葛布。細葛布為絺,粗葛布為絡。《論語·鄉黨》:“當暑,袗絺絡,必表而出之。”詞人秋天山行,故覺絺绤生涼。她意在游山,不為趕路,故讓肩輿緩緩而行。成片的山林里,到處是金黃的梨,火紅的棗,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色彩。紅紅白白,各色的牽牛花,掛滿了背陰處的籬笆。畫面上沒有出現人,卻自然會使人想到生活其間的村民。下片寫詞人在山村之外所見。她已經在山中游了一天,時已下午。遠處山峰云朵已漸漸斂跡。在斜陽的光照中,剛剛有過一場山雨,天色更加澄明,空氣愈加清新。“日之夕矣,羊牛下來。”這時,細細尋求牧童歸來的蹤跡,樵夫走過的道路,使人感到格外的溫煦、寧靜、恬適、安然。由于昨日山中有雨,溪水驟漲,洋洋活活,繞村而流,使人感到人間充滿了活力。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這時,大地微涼,酷暑已成過去,寒冬猶未到來。田間樹頭,到處是已經成熟的果實,纍纍垂垂,使人望而生喜。秋天,有它特殊的詩意和美。顧太清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看到了秋天的這一面。詞人寫得很含蓄。她沒有采用任何一個摹聲繪色的詞語,但卻通過枝頭梨棗、籬落牽牛、遠岫微云、雨后斜陽,使我們感到了豐富多變的光和色。她沒有正面寫任何一個人,但卻通過梨棗連林、背陰籬落、牧蹤樵徑、繞村溪水,使我們感到了生活在山村中的人民,感到了他們的勤勞與質樸。她沒有用任何驚呼慨嘆的詞語直接抒寫自己對山村景色的熱愛,但她通過詞中所寫的這一切,使我們感到了詞人近乎沉醉與迷戀的深情,感到了她對大自然充滿熱情的贊美。
寫景抒情,不一定非要用那些紅紅綠綠、啊啊呀呀的表面話。這首詞,用淡淡的筆,寫出了深深的情。關鍵在于詞人能夠寓情于景,意在言外。王夫之在《薑齋詩話》中說得好:“‘池塘生春草’,‘蝴蝶飛南園’,‘明月照積雪’,皆心中目中與相融浹,一出語時,即得珠圓玉潤,要亦各視其所懷來,而與景相迎者也。”
上一篇:《劉秉忠·南鄉子》原文賞析
下一篇:《黃景仁·南浦》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