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一雨掃飛蠅,半脫綸巾臥翠藤。
清夢初回窗日晚,數(shù)聲柔櫓下巴陵。
此詩作于淳熙五年(1178)夏。陸游從乾道六年(1170)赴夔州通判任,在蜀八年,淳熙五年,奉詔離蜀東歸。此詩作于將至巴陵(今湖南岳陽)時舟中。
陸游工于律詩,七律之外,七絕也足以“追蹤唐賢”。這首七絕寫詩人在舟中午睡,至傍晚醒來時,所見情景和旅途中的感受,頗有唐詩的風(fēng)致。夏日午間的一陣小雨,驅(qū)散了船中的蒼蠅;天氣轉(zhuǎn)涼,詩人半脫頭巾,躺在青藤編織的臥具上。一覺醒來,夕陽照著船窗,已是傍晚時分。“綸巾”,一種絲帶做的頭巾。“半脫綸巾”、“清夢初回”,都極寫詩人在舟行中的恬適、愜意。結(jié)句“數(shù)聲柔櫓下巴陵”,在柔和的搖櫓聲中,船正駛向巴陵。涼雨、翠藤、清夢、夕陽,是何等清幽的境界!加之在一片幽寂中,又聞柔緩不迫的櫓聲,平添了多少逸趣!
陸游的詩多以充滿愛國激情的“寄意恢復(fù)”為內(nèi)容,這首詩寫旅途中的感觸,捕捉住小雨后午睡醒來船到巴陵的情景,別具情趣。結(jié)句含蘊(yùn)不盡,是詩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自然流露。詩以簡潔清新的語言,婉轉(zhuǎn)悠長的調(diào)子,創(chuàng)造出清幽的意境。全詩于平易處見工力,于自然中見錘煉,不見雕琢的痕跡。劉熙載《藝概》評論陸游的詩,認(rèn)為“詩能于易處見工,便覺親切有味”。用這句話來說明這首詩的好處,也是十分貼切的。
盧世㴶曰: “只末一句,有多少蘊(yùn)含在。” (《唐宋詩醇》卷四十四引)
上一篇:《小園四首(其一)·陸游》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山園小梅二首(選一)·林逋》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