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口春殘黃鳥稀1,辛夷花盡杏花飛。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校記】
1.春殘,《全唐詩》一作“殘春”。
【箋釋】
[暮春歸故山草堂] 《全唐詩》一作劉長卿詩,題作《晚春歸山居題窗前竹》。按,此詩有“谷口春殘”,谷口,當系藍田輞川谷口,為輞川入灞處。錢起《谷口新居寄同省朋故》云:“種黍傍煙溪,榛蕪兼沮洳。亦知生講薄,所貴隱身處。橡栗石上林,莓苔水中路。蕭然授衣日,得此還山趣。汲井愛秋泉,結茅因古樹。閑云與幽鳥,對我不能去。寄謝鴛鷺群,狎鷗拙所慕。”又有《谷口書齋寄楊補闕》詩:“泉壑帶茅茨,云霞生薜帷。竹憐新雨后,山愛夕陽時。閑鷺棲常早,秋花落更遲。家童掃蘿徑,昨與故人期。”錢起約于廣德年間入尚書省,故此詩當作于其時。
【輯評】
謝枋得《唐詩絕句注解》:與“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同意。
《唐詩解·七言絕句四》:此仲文罷官之后,感交道而作也。人之趨勢力者,譬如花鳥之向春,春殘之后,花落鳥稀,無復存者。獨山窗幽竹,不改清陰,非歲寒之六歟?此詩本以愧市道之客,而隱然不露,有風人遺音。
《詩藪內編·近體下》:絕句最貴含蓄。青蓮“相看兩不厭,惟有敬亭山”,亦太分曉。錢起“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青陰待我歸”,面目尤覺可憎。宋人以為高作,何也?
《詩辯坻》卷三:李適之《罷相作》,敖子發以為不如錢起《暮春歸故山草堂》。不知李詩樸直,錢詩便巧,李出錢上自遠,子發未審格耳。
《歷代詩話·明詩·白發春風》:《詩話類編》曰:“丘仲深嘗作《因事有感》詩,其序曰:唐人詩云:‘公道世間惟白發’,又曰:‘惟有東風不世情’……由今日以觀,尤有甚于此者,故反其詞為一絕云……”今仲深反其詞為之,感慨良深,然詩家又病其太露。如錢起《歸故山》詩:“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何等蘊藉。
《詩學全書》卷四:此感交道而作。首句寫景起,次句承上“春殘”。言人之趨勢利者,譬如“花鳥”之向“春”,及“春殘”則“花落”、“鳥稀”。三句轉,獨“山窗幽竹”,不改“清陰”,此歲寒之交也。末合到“歸”字作結。
王堯衢《古唐詩合解箋注》卷六:“谷口春殘黃鳥稀”,錢起罷官歸里,感受交游之冷落,而作此詩,猶春殘而鳥稀花落也,故托為此言。谷口,山谷中也。“辛夷花盡杏花飛”,辛夷樹高,其花初發如筆,北人呼為木筆,開最早,南人呼為迎春。必辛夷花盡而杏花始開,且又飛矣,且春殘花落,漸次都盡,無有復存者。“始憐幽竹山窗下”,花盛時不見幽竹之美,今見花落無存,始憐山窗下之幽竹,卻似于歲寒交者。“不改清陰待我歸”,不改,則有節,待我歸,則有情。山窗幽竹,不與浮花浪花蕊者比,真可互相憐愛,與“豳風自我不見,于今三年”同意。
上一篇:《送王使君赴太原行營》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宴席賦得姚美人拍箏歌美人曾在禁中》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