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賓·鵲橋仙》原文賞析
斜陽一抹,青山數點。萬里澄江如練。東風吹落櫓聲遙,又喚起、寒云一片。
殘鴉古渡,荒雞村店。漸覺樓頭人遠。桃花流水小橋東,是那個、柴門半掩。
這是一幅山水畫,也是一支田園曲,那樣清麗,那樣悠婉。細細品味,會使你如置身江天水鄉空闊恬靜的景色之中,得到一種美的享受。
全詞并沒有寫具體的人物或事件,而是以舟行江上為線索,以一連串的景物意象的排列組合來充實畫面,渲染氣氛,表現情緒。起首三句,“斜陽一抹,青山數點。萬里澄江如練”,狀寫黃昏時節江天澄靜空闊的景象,從大處遠處著眼,以大筆淡墨濡染: 一抹斜陽照在西天,數點青山遙布兩岸,萬里長江澄靜如練向東鋪展。這里“斜陽一抹”的“抹”字,顯然是從秦觀《滿庭芳》“山抹微云”句化出,而用“一抹” 和“數點”來描繪斜陽和青山,正寫出其清淡朦朧空闊的特點。“澄江如練”的比喻,則是借鑒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中名句“澄江靜如練”,在這里正恰到好處,不露痕跡。接下“東風”三句,寫舟行江上之景象:一陣東風吹起,將江上行舟之櫓聲吹落在遙遠的天邊,同時在櫓聲下落之處卻又呼喚起寒云一片。不直接寫江上行舟,而用“東風吹落櫓聲遙”暗點;“喚起”二字擬人化,極生動形象;“寒云一片”逗出一絲清冷。下片從近處小處著眼,以細筆勾勒舟行江上所見兩岸風光。眼前滑過的有殘鴉盤旋的古渡,有荒雞啼鳴的村店,有漸漸遠離的樓頭佇立之人,還有桃花、流水、小橋,以及那半掩的柴門……在這里,既有荒寂之風物,亦有清幽之景象,還有那不明情緒的樓頭獨立之人,以及那半掩柴門未露面的茅舍主人。景中有人,靜中寓動,清幽中帶一絲荒寂,寧靜中躁動著不安,意在言外,令人回味無窮。滕賓大約為宋末元初人,入元以后雖曾出仕,但頗不適意,遂漸漸厭棄世事,終至于辭官棄家為道。元方回《送滕玉霄張元樸管押地理書入都》詩云:“滕侯酒酣宇宙窄,長嘯詩成鬼神泣。謫仙后身今李白,一錦宮袍猶未得。” (《桐江續集》卷二十四) 可見滕賓的放逸不羈,懷才不遇。滕賓自己在詞中也多次表露出隱遁情緒,如“試容我、從游五陵間,便吹入蒼寒,一蓑煙釣。” (《洞仙歌·送張宗師捧香》)“歸去好,江上綠波煙草。” (《玉漏遲·七夕行臺諸公見餞》)這首《鵲橋仙》在江天水鄉優美景色的描寫中,也正透露出詞人向往自然、歸依山水的思想情趣。
在藝術上這首詞也頗具特點。它很容易使我們聯想起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二者在意象的高度密集和排列組合上頗為相似。全詞五十六字,所用意象就有斜陽、青山、澄江、練、東風、櫓聲、寒云、殘鴉、古渡、荒雞、村店、樓頭人、桃花、流水、小橋、柴門,共三十二字,占篇幅半數以上。而這一連串的意象又多是從自然景象中攝取,詞人將它們密集排列在一起,往往省略意象之間的連系詞,這樣全詞就象一個個剪輯而成的電影鏡頭,組合在一起,表現出一種淡遠清靜的生活畫面和審美情趣。所不同的是,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是以一系列悲苦意象的排列組合來烘托天涯人的斷腸之痛的,所以,愈鋪排烘托,人物情感愈濃烈愈突出,而滕賓此詞則是將人物情緒隱藏于一系列意象背后,輕淡幽微,不露痕跡。明代詞學家楊慎在《詞品》中曾這樣評價滕賓詞:“元人工于小令、套數,而詞學漸衰。唯滕玉霄集中填詞,不減宋人之工。《鵲橋仙》《齊天樂》二首,共推清綺。” (《歷代詩余》卷一百十九引) 以“清綺”二字概括滕賓《鵲橋仙》詞的藝術風格,可謂正中肯綮。
上一篇:《劉因十首·鵲橋仙》原文賞析
下一篇:《許有壬·鵲橋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