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
清風(fēng)明月無人管,并作南樓一味涼。
東晉征西將軍庾亮鎮(zhèn)守武昌(今湖北鄂州)時曾登城南樓覽賞風(fēng)光(見《世說新語·容止》及《晉書·庾亮傳》)。后人于鄂州(治所在今武漢市武昌)復(fù)建一南樓紀(jì)念庾亮。山谷在崇寧元年(1102)寓居鄂州后即登斯樓,嘆其制作之美,翌年六月再登,寫下了這一組詩,本詩居四首之先。
陳衍曾說過:“山谷七言絕句皆學(xué)杜,少學(xué)龍標(biāo)(按指王昌齡)、供奉(按指李白)者,有之,《岳陽樓》、《鄂州南樓》近之矣。”(《宋詩精華錄》)本詩即是風(fēng)神搖曳,具悠遠(yuǎn)之姿者,令人回味無窮。
起句即寫登臨縱目之所見,境界闊大,氣象不凡。以“四顧”領(lǐng)起,具見豪邁氣魄;“接”字下得貼切,描繪出山川相繆的壯麗景色;一個“光”字,則傳達(dá)出月下景物的特殊魅力。接寫“憑欄十里芰荷香”,夜色中的十里風(fēng)荷,給人最深刻的感受不是其視覺形象,而是其清香四溢,所以著一“香”字而境界全出。面對如此風(fēng)物,仿佛人間的一切奔競爭斗都不復(fù)存在,于是詩人唱出了“清風(fēng)明月無人管”之句。“清風(fēng)”近承“芰荷香”,即“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之意(孟浩然: 《夏日南亭懷辛大》)“明月”遙應(yīng)“山光接水光”,點明皓月朗照,山川生輝。大而言之,“清風(fēng)明月”實指一切自然景物。“無人管”,則是化用了東坡《前赤壁賦》最后一段的議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清風(fēng)明月,見《南史·謝譓傳》: 譓“不妄交接,門無來賓。有時獨醉,曰: ‘入吾室者但有清風(fēng),對吾飲者唯當(dāng)明月。’”)清風(fēng)明月,非人所得而私。詩人此時物我兩忘,逍遙自適。
最后一句便點明了這種感情。一個“涼”字概括了他流連陶醉于山水間的種種感受。這里巧妙地運用了通感手法,無論是視覺之“光”,還是嗅覺之“香”,均并作一種“清涼”之感。既切合夏日“追涼”,又寫出其摒棄塵慮之想。“清涼”,佛家常用語,指擺脫一切憎愛之念而達(dá)到的無煩惱境界,如《大集經(jīng)》云:“有三昧,名曰清涼,能斷離憎愛故。”又如《華嚴(yán)經(jīng)·離世間品》云:“菩薩清涼月,游于畢竟空。”前面所寫的景物都有清高脫俗的寓意,構(gòu)成了一個使心境澄淡的“清涼世界”。一個“涼”字確是意味深長。山谷在這之前經(jīng)歷了長達(dá)六年的謫居黔州、戎州的流放生涯,遇赦后赴太平州任,僅九日即罷官,只得流寓鄂州,等待命運的安排,結(jié)果是遠(yuǎn)貶宜州而死。盡管如此,他卻力圖在儒、道、佛的思想中尋求精神寄托,一方面潔身自好,即所謂“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一方面寄情山水,放舍身心,置生死榮辱于不顧。這就是他“清涼”心境的內(nèi)涵。
清人冒春榮評李白七絕云:“七言絕句,以體近情遙,含吐不露為主。只眼前景,口頭話,而有弦外音,味外味,神氣超遠(yuǎn)。太白有焉。”(《葚原詩說》)山谷此詩確有太白的遺響,寫景清新淡雅,抒情含蓄蘊藉而頗有理致。此詩通體散行,一意直敘,如流水淙淙,直歸于結(jié)句的“涼”字,而又妙在點到即止,留下了玩味想象的余地。詩句在散行中又參以當(dāng)句相對,如首句之“山光”對“水光”,第三句之“清風(fēng)”對“明月”,往復(fù)回環(huán),搖曳生姿,增添了聲情之美。
上一篇:黃庭堅《郭明甫作西齋于潁尾,請予賦詩二首》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黃庭堅《陳留市隱》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