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水龍吟》原文賞析
從商帥國器獵于南陽,同仲澤、鼎玉賦此
少年射虎名豪,等閑赤羽千夫膳。金鈴錦領,平原千騎,星流電轉。路斷飛潛,霧隨騰沸,長圍高卷。看川空谷靜,旌旗動色,得意似、平生戰。
城月迢迢鼓角,夜如何?軍中高宴。江淮草木,中原狐兔,先聲自遠。蓋世韓彭,可能只辦,尋常鷹犬?問元戎早晚,鳴鞭徑去,解天山箭?
這是一篇借賦田獵、贊頌本朝名將的作品。王渥有同調作品寫此次圍獵盛況。詞序中提到的仲澤,即王渥。鼎玉,即王鉉。商帥國器,即完顏鼎,字國器,曾鎮商州。南陽,今屬河南。據繆鉞先生考訂,此詞作于正大三年丙戌(1226)(《冰繭庵叢稿·<遺山樂府>編年小箋》),是年遺山三十七歲。
詞一開首便盛贊完顏鼎少年時即能射虎,英名蓋世,有漢代飛將軍李廣的射技與韜略,隨便射出幾箭,獵獲的野獸,便可供上千條大漢飽餐一頓。《史記·李將軍列傳》載李廣曾居藍田南山射虎,為右北平太守時“射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赤羽”,赤羽箭。“千夫膳”,語出杜甫《故武衛將軍歌》:“赤羽千夫膳,黃河十月冰。”遺山用杜甫陳句,夸獎完顏鼎武藝高強,膂力過人,典故活用,自然貼切。“金鈴錦領”三句,贊揚他統領的騎兵部隊馳騁追獵于廣闊平原,有如流星掠空,雷劈電閃,輕捷迅猛,氣勢不凡。“路斷飛潛”三句,從宏觀的角度,概括描繪射獵的情境,突出圍獵包圍圈的嚴密:天上飛的,水里游的,全被堵截,無路可逃。馬蹄蹴起漫天塵霧,把長距離的包圍圈,一直從地面拉到半空,形成一堵巨大無比、既高且長的霧埃圍幛。此種場景,分外壯觀。詞人將平地圍獵的描寫淡化,著力刻劃塵霧飛揚的空間景象,使場面有一個第三維度的空間展示,這是他體驗了生活,又善于觀察,并善于將觀察到的情景藝術地加以表現的結果。“長圍高卷”,著一“高”字,境界全出,乃未經人道語。“霧”“騰”而“卷”,這一動態畫面,造成風云變色、乾坤翻覆的畫面效果。詞中雖未具體寫勇士怎樣與野獸搏斗,但透過這“長圍”的霧陣,搏斗場面盡在讀者想象之中。下文“看川空谷靜”作一頓挫,將沸沸揚揚、“星流電轉”的氣威聲勢一筆收盡,表現出狡兔死,飛鳥盡,可獵獲的動物業已射殺無遺的場面,再用風中獵獵抖動的旌旗襯托之,一靜一動,相得益彰。又結以“得意似、平生戰”,點明將士們凱旋時的心理,也揭示出圍獵的軍事演習目的。上片從圍獵的總指揮寫起,脈絡分明地概括了射獵的全過程,略去具體場景的人物和細節,大筆潑墨渲染,突出了完顏鼎及其麾下將士們充沛的豪氣和飛揚的神采。
下片寫獵后軍中夜宴,并借題發揮,陳述自己對完顏鼎所寄予的安邦定國的厚望。明月照古城,嗚咽的鼓角聲播向遠方,夜色已深了,可軍中正在大擺慶功筵席,飲酒吃肉,好不痛快。詞人由此想到,這樣的軍威,足以使南方江淮一線駐防的宋軍和北方中原地區占據我大金王朝部分領土的蒙古軍驚駭不已。“江淮草木,中原狐兔,先聲自遠”云云,不啻是將敵國視為“獵場”、將敵軍視為“獵物”了。“蓋世韓彭”三句,更贊揚完顏鼎象當年輔佐劉邦打天下的蓋世英才韓信、彭越一樣,是統領三軍的帥才,豈是樊噲等只能充當別人走卒的人物!“鷹犬”,喻受人驅使的走卒。打獵須鷹犬幫忙驅趕獵物,故詞人由打獵想到“鷹犬”,由“鷹犬”想到統帥“鷹犬”的將帥韓信、彭越,又由韓、彭聯想到曾經三箭定天山的唐代大將薛仁貴。“元戎”,與“元帥”同義。“早晚”,何時。末三句謂:試問完顏元帥呵,你什么時候將鳴鞭策馬,直奔疆場,去實踐薛仁貴當年三箭定天山的豪舉呢?下片超越詠獵范圍,將圍獵與安定社稷的大事業相聯系,寄寓了詞人“每飯不忘社稷”的高尚責任感和民族自強精神,見解高卓,境界宏深。
上一篇:《楊慎·水調歌頭》原文賞析
下一篇:《黃仁·水龍吟》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