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冉·酬張繼》原文與賞析
皇甫冉
悵望南徐登北固,迢遙西塞恨關東。
落日臨川問音信,寒潮唯帶夕陽還。
這是一首酬和詩。詩前原有一篇小序,說明作詩的起因?;矢θ接诖诖髿v初在京城長安任左補闕,大歷五年回老家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省親。此時他的好友張繼正在洪州(治所在今江西南昌)任轉運使判官,先寫了一首《奉寄皇甫補闕》的六言小詩表示思念之情,皇甫冉就寫了這首七言絕句作為回答。
首句直起。“悵望南徐登北固”,南徐為潤州別稱,北固山亦在潤州,下臨長江。詩人因思念友人心切而登高遠望,“悵”字直貫全詩。次句點染。“迢遙西塞限東關”,西塞山在鄂州武昌(今湖北大冶)東長江邊上,與洪州相鄰;東關指秣陵關,在潤州上元(今江蘇南京)。詩人登高遠眺,不見友人,但見茫茫長江,阻隔東西,不但不能減緩思念之情,反而增添惆悵之感。三、四兩句宕開。張繼原詩有“潮至潯陽回去,相思無處通書” (潯陽為江州別稱,與洪州相鄰),皇甫冉就扣住潮水做文章?!奥淙张R川問音信,寒潮唯帶夕陽還”,臨川為撫州(治所在今江西撫州)別稱,亦與洪州相鄰。二句說本想托潮水捎帶音信,但寒潮無知,不但沒有帶來安慰的回音,反而帶來了令人憂愁的夕陽光輝。
此詩前三句直敘別情,選用五個地名,卻絲毫不覺堆砌滯重,而是恰到好處地通過空間的遼闊阻隔傳達出友情的綿遠深沉。后一句融情于景,以寒潮的無知反襯出人的有情,并借夕陽這一傳統意象渲染離愁,從而產生惘然不盡,情意綿綿的藝術效果。而貫穿全詩的,還有一條渺渺茫茫,潮漲潮落的長江水,給人以時間、空間和友誼的更為深層的體味。
上一篇:《嚴維·酬劉員外見寄》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司空曙·酬李端校書見贈》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