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楚公畫鷹鷹戴角①,殺氣森森到幽朔②。
觀者貪愁掣臂飛③,畫師不是無心學。
此鷹寫真在左綿④,卻嗟真骨遂虛傳。
梁間燕雀休驚怕,亦未搏空上九天⑤。
【注釋】
①角鷹:鷹頭頂有角毛微起,謂之角鷹。②幽朔:幽燕之地,地處北方,故云。③貪愁:但愁。掣臂:鷹多縛于獵人手臂上,遇有獵物,鷹便掙脫絲絳飛去,稱為掣臂。④左綿:涪水在綿州的右面流過,故稱綿州為左綿。⑤摶(tuan)空:飛上高空,語見《莊子·逍遙游》:“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評說】
本詩選自《全唐詩》卷二二○。
姜皎 (生卒年不詳),上邽(今甘肅天水西南) 人。善畫鷹鳥,因封楚國公,故稱姜楚公。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云: “玄宗在藩時,為尚衣奉御,有先識之明。玄宗即位,累官至太常卿,封楚國公。” 姜皎這幅角鷹圖,是安史之亂時,隨侍玄宗入蜀路過綿州時畫的。《嘉慶四川通志》卷二○《輿地志·山川》: “(綿州),明皇入蜀,從官太常卿姜皎畫角鷹于郵亭,甚精妙,鐫石豎州堂后,鷹隼不敢入城。”杜甫是寶應元年 (762) 至綿州的,有機會看到這幅畫,題詠此詩。宋代,陸游到綿州看到這幅畫,作《綿州錄參廳觀姜楚公畫鷹少陵為作詩者》 云: “督郵官舍最卑陋,棟撓楹腐知幾春。巋然此壁獨亡恙,老槎勁翮完如新。向來劫火何自免,叱呵守護疑有神。”
題詩首先描寫畫面角鷹的形象。姜皎畫的角鷹非常兇悍,畫面上有一片陰森森的殺氣,好像是到達幽朔地方。安史反叛起于幽朔,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復,詩人題畫鷹而兼及之,妙筆。三、四兩句,從觀者的視角和畫師的畫筆兩方面加以描寫,襯出姜皎畫鷹藝術之高超。觀畫的人,將畫鷹當作真鷹,但愁它掣臂飛去;學畫的人用心去學姜皎畫鷹的技巧,但是學不成。五、六句說這幅鷹畫現在綿州,形象逼真,反而嗟嘆真鷹徒有虛名。題畫詩常使用“以畫作真”的手法,本詩卻更透進一層,說在畫鷹面前,真鷹也黯然失色,這種藝術意想真是出人意外。無怪王嗣奭評論這四句詩說:“形容佳畫,止于奪真,而窮上極變。”(《杜臆》)其議論鞭辟入里。最后兩句,詩人告訴梁間的燕雀,不要驚怕,壁上的畫鷹是不會騰空飛上九天的,點出畫的特點。這是唐人題畫詩常見的、也是慣用的手法。在杜甫之前,如宋之問《詠省壁畫鶴》:“騫飛竟不去”,不飛去,明是畫鶴;李白《巫山枕障》:“巴水橫天更不流。”水不流,暗示是畫。在杜甫之后,如王季友《觀于舍人壁畫山水》:“半壁仍棲嶺上云”,“再三招手起來遲”。羅隱《扇上畫牡丹》;“頻搖不肯落莓苔”,也都使用這種藝術技巧。
上一篇:《嘉祐院觀壁間文湖州墨竹》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婁江王奉常西田圖詩八首(選一)》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