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鼎芬·臺城路》原文賞析
乙酉六月廿四日為荷花生日。越八日,姚檉甫文約云閣與余,往南河泡看荷花,各得詞一首,時余將出都矣
片云吹墜游仙景,涼風一池初定。秋意蕭疏,花枝眷戀,別有幽懷誰省。斜陽正永。看水際盈盈,素衣齊整。絕笑蓮娃,歌聲亂落到煙艇。
詞人酒夢乍醒。愛芳華未歇,攜手相贈。夜月微明,寒霜細下,珍重今番光景。紅香自領。任漂泊江潭,不曾凄冷。只是相思,淚痕苔滿徑。
古代吳地風俗,以六月二十四日為觀蓮節。《吳郡記》: “荷花蕩在葑門之外,每年六月二十四日游人最盛,畫舫云集。”以后,人們便以六月二十四日為荷花生日。這首詞記敘作者在離京之前的一次觀荷勝賞。
上片寫影中荷花。開篇立即出現荷花形影。《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湘妃從天而降于江渚,別有一種清愁不勝的神態。這里頗相似:“片云吹墜游仙景,涼風一池初定。”“景”同“影”,“定”是“歇”,何處涼風吹來片云,荷仙倩影乘風踏云而至,落在平靜的綠水池面。“秋意蕭疏,花枝眷戀,別有幽懷誰省?”詞人深處落筆,寫荷花的內心世界。依詞序游賞已在七月初,正是“秋意蕭疏”的季節,然而荷花盛放,對逝去的夏日,觀賞的游人表露了依依眷戀的深情。她別有懷抱,有誰來領會呢! “斜陽正永”。《臺城路》詞牌上片和下片正中都有這個四字句,往往是承上啟下,表現主題的關鍵句。這時“夕陽無限好”,游人詩興濃,這才正面描繪荷花的姿態和風采。“看水際盈盈,素衣齊整。” “盈盈”寫綠莖亭亭凈植于水中。如周敦頤《愛蓮說》所云: “出污泥而不染”,“素衣”指素瓣層次展開若舞衣,如韓愈詠荷詩句: “舞衣清縞袂。”下面廣處著墨: “絕笑蓮娃,歌聲亂落到煙艇。”這句從柳永《望海湖·杭州》詞句: “嘻嘻釣叟蓮娃”脫胎而來。“絕”,獨一無二。采蓮女騰起的喧笑聲,唱起的采蓮歌聲,回環紛錯,落入水霧中的游艇內,仿佛是荷花女神的縹緲仙音。“亂”字下得好,和秦觀詞句:“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 (《望海潮》)的“亂”字有同工之妙。把采蓮女的“絕笑”與“歌聲”寫得飛動。到此三層,才把荷花形象寫足了。
下片寫荷中詞人,也就是作者自己。“詞人酒夢乍醒。愛芳華未歇,攜手相贈。”時光不覺推移。“斜陽”已落,“夜月”初升,詞人醉中的游仙遐賞,開眼清醒。上片荷花有情;下片詞人有意。“芳華”,代指荷花;“攜手”, 以荷為友; “相贈”, 以詞酬情。“夜月微明,寒霜細下,珍重今番光景。”“夜月”、“寒霜”,點時令。“微明”、“細下”切合早秋,但同時暗示詞人的挫折經歷和惆悵離情。由于人間失意每多,歡愉偏少,所以這一次的賞荷,就“珍重”難忘了。“紅香自領”又是下片的關鍵句。“紅香”與上片“素衣”相照應,荷花以色、香占勝,“素衣”強調其色;“紅香”強調其香。當然這一池荷花是“兩般顏色一般香”(楊萬里詩)的。“領”,是承受之意,“紅香自領”一句很有分量。詞人被邀來賞荷,其色動人遐想;其香引人向上。從《楚辭》開始,古代韻、散文無不以芰荷芙蓉(荷的別名)象征人的清操和高尚。這句話可以作為詞人在行前對朋友的允諾和對自己的鞭策。“任漂泊江潭,不曾凄冷。”這里指荷花也指自己,荷花在早秋時開顏,在寒水中卓立。詞人漂泊江湖,也應保持氣節和樂觀情緒。最后,詞人念及即將離京遠去,筆下一轉:“只是相思,淚痕苔滿徑。”依依惜別,將來難免要相思。“青苔滿徑”,宛如淚痕斑斑,花之淚,人之淚,將灑遍荷香所及、足跡所到的天涯吧。李白有一首《折荷有贈》,詩意近似: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佳人彩云里,欲贈隔遠天。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可以參照鑒賞。
上一篇:《嚴繩孫·雙調望江南》原文賞析
下一篇:《元好問·聲聲慢》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