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殿前歡 觀音山眠松
徐再思
老蒼龍,避乖高臥此山中。歲寒心不肯為梁棟,翠蜿蜒俯仰相從。秦皇舊日封,靖節何年種?丁固當時夢。半溪明月,一枕清風。
觀音山在南京觀音門外。“眠松”形容倒臥的老松樹。這首詠物小令,通過松樹的形象以贊頌隱逸高潔的志向,表現作者退隱避世的思想。
開頭先賦于老松以獨特的形象,用“老蒼龍”作比,既寫出松樹的虬蟠蒼勁,又表現出它內在的生命力,給人以神奇超俗之感。“避乖高臥”一句敘寫了松樹的形態、處所,巧妙自然地把全篇的題旨引向對隱士的禮贊。
三四句仍然不脫離松樹本身的形象特質,雙關地抒寫隱逸不仕者的人生哲學。“歲寒心不肯為梁棟”化用《論語》中“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寫松樹的耐得孤寂寒冷,嚴冬不凋,也是謳歌隱士視高官厚祿如敝屣的高尚節操。“翠蜿蜒俯仰相從”,大約以松樹枝干屈曲逶迤,寓寫隱士人生觀中與世俯仰、和光同塵的一面。
“秦皇”三句用了三個有關松樹的典故,即:秦始皇在泰山松下避雨,封之為五大夫;陶淵明《歸去來辭》中有“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的話;三國的吳人丁固夢松生腹上,圓夢者解“松”為“十八公”,后果官至大司徒。這三句當是作者對自己曾經有過違背退隱避世之旨的反省和否定,說自己雖然也曾被封,或做過青云而上的夢,但那都是“舊日”和“當時”之事了。
曲的最后兩句以寫景之筆,通過描寫山中風景即眠松生活的清幽環境,創造出一種高雅的意境。
上一篇:風月所舉問汝陽記(十六首)·雙調·殿前歡答|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雙調·殿前歡道情·劉致|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