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夢得《夜游西湖紀事》原文與賞析
葉夢得
景修與吾同為郎,夜宿尚書新省之祠曹廳,步月庭下。為吾言: 往嘗以九月望夜,道錢塘,與詩僧可久泛西湖,至孤山已夜分。是歲早寒,月色正中,湖面渺然如溶銀。傍山松檜參天,露下葉間,薿薿皆有光; 微風動湖水晃漾,與林葉相射。可久清癯苦吟,坐中凄然不勝寒,索衣無所有,空米囊覆其背。為平生得此無幾,吾為作詩記之云:
霜風獵獵將寒威,林下山僧見亦稀。
怪得題詩無俗語,十年肝鬲湛寒輝。
此景暑中想象,亦可一灑然也。
本篇選自 《避暑錄話》,是一篇隨筆式的山水游記,然而所記西湖美景并非親身所歷,而是友人之言,生動細致,歷歷在目,頗為難得。
全文分三段。第一段,寫友人張景修 (名敏叔) 當時正與作者同官尚書省為郎官,夜里在新蓋的尚書省祠曹 (宋代屬尚書省禮部,掌管天文、祭祠、醫藥等) 辦公處值班,一起在庭前月下閑步。這一段文字是引子,引出友人談昔日西湖夜游之事。
第二段,是 《夜游西湖紀事》的正文。這一段文字寫出游西湖的時間、人物,并描繪了霜夜月下西湖之美景。全段抓住一個“靜”,一個“寒”字,用“清露不勝寒”著意烘托。在時間上,不僅點明是9月 15日夜晚,不是7月 15日、8月 15日,而且又加以“是歲早寒”,強調了“寒”字。并且寫“至孤山 (西湖之濱,上有北宋詩人林和靖墓) 已夜分 (半夜)”從而渲染了“靜”。作者筆下的西湖夜景: 寒月中天,清輝盡灑; 煙波浩渺,亮如白銀; 近岸松檜參天,露水融融泄泄凝于葉上,在月光下閃閃發亮; 清風拂來,水波蕩漾,瀲滟的湖光與樹葉上晶瑩的露珠交互激射。整個月夜,顯得如此清寒靜謐又空靈剔透。描寫西湖夜景著筆不多,但卻抓住了秋夜月下景物特征,注意景物之間的關系與相互作用,從而創造了一個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交織的優美境界——蟾光熠熠,銀波蕩漾,清風徐來,枝葉婆娑,寒露凝葉,晶珠流轉。這寥寥幾筆與蘇軾的 《記承天寺夜游》有異曲同工之妙。蘇軾寫“月色入戶,欣然起行。……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是寫月下庭中景物,文字精練生動,描繪出一幅月光如水,樹影婆娑的美景。
此段筆墨更奇者是人物,作者以白描手法刻畫的人物——可久和尚,亦抓住“清癯”的特點。寫他“清癯苦吟,坐中凄然不勝寒,索衣無所有,空米囊覆其背”,這清瘦清瘦的形象,苦吟的行止,“凄然不勝寒”的神態,與那浩渺銀波,寂靜的月夜,一葉扁舟的背景多么協調,它構成了一個清空、雋冷的境界。文中詩:
霜風獵獵 (風聲) 將 (助) 寒威,
林下山僧見亦稀 (不易見)。
怪得題詩無俗語,
十年肝鬲 (肺腑) 湛 (清) 寒輝。
為全文景物清寒意境與山僧高雅的品格更添上了點睛之筆。
第三段,對張景修所述之景,又加以概括,說:“此景暑中想象,亦可一灑然也。”將此文此景視作溽暑驅炎招涼之用,堪稱落想奇絕。此亦作者贊許之筆,文章至此戛然收束,富有言有盡而意無窮之妙。
上一篇:邵長蘅《夜游孤山記》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曹龍樹《姊妹峰二首》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