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貞觀·金縷曲》原文賞析
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宿昔齊名非忝竊,試看杜陵消瘦,曾不減、夜郎僝僽。薄命長辭知己別,問人生、到此凄涼否? 千萬恨,為兄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時、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詞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壽。歸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傳身后。言不盡,觀頓首。
這是同題的兩首《金縷曲》中的第二首。二首聯章,但也可獨立成篇。第一首主要寫吳漢槎被冤流放,自己忠于友誼,一定要救他回來。第二首則追敘二人交情始末,勸漢槎多加保重,等待歸來。二首各有側重,并不重復。第一首用“季子平安否? ”開頭,第二首用“言不盡,觀頓首”煞尾,合在一起,成為完整的書信形式。
這首詞全用賦體,明白如話,所謂“脫然畦封”。作者從自己的情況談起: “我亦飄零久……”不僅同情友人的不幸,而且“同病相憐”,喚起了彼此情感的交流。顧貞觀于康熙五年(1666年)中舉,至寫此詞時整十年。中舉后,他曾掌國史館典籍,五年后告歸。1676年復入京,在大學士明珠家設館,與著名詞人納蘭容若結為好友。容若曾有詞贈他,提到:“蛾眉謠諑,古今同忌”,可見顧曾受到一些誹謗,或亦受到過挫折。他兩度客居京華,亦頗有飄零他鄉之感。吳顧二人的友情,建立在共同的對詩詞的愛好上。他們早得詩名,時人譽為二妙。顧于詩詞自視頗高,曾說: “吾詞獨不落宋人圈䙌, 可信必傳”,且自名其詞集為“彈指”,以示其超神入化境界。因他有這樣的自信,以及與漢槎的生死交情,所以一個現成的比擬就來到了筆下:“試看杜陵消瘦,曾不減夜郎僝僽?!倍鸥εc李白的友誼是歷來傳頌的。李白因參加李璘軍而長流夜郎,杜甫曾寫詩懷念,其憂悶不下于李白本人。貞觀此作未嘗不受到杜詩的啟發,同樣寫出了感人肺腑的友誼的悲歌。接下去,“薄命長辭知己別”四句,更寫出二人交誼之深,傷感之重?!氨∶L辭”指作者夫人去世,“知己別”則指與漢槎的生離死別?!皢柸松酱似鄾龇? ”以問句形式表現了難以承受的悲哀。貞觀極重友情,他的《蒙陰山中七歌》,懷念其雙親、兄、姊、子,而第六歌為懷念漢槎之作,可見在顧的心目中,好友與其父子兄弟占有同等地位。正因如此,千種怨、萬種恨,只有向知己訴說了。
下片起句“兄生辛未吾丁丑”點出二人生辰。辛未是明崇禎四年(1631年),丁丑是崇禎十年(1637年),正是農民起義風起云涌的時代,也是明王朝覆滅的前夕。交代生辰,說明二人生于動亂時代,為全首詞提供了一個時代悲劇的大背景。同時也說明二人年齡相接,早結蘭契。他們有著許多共同的遭遇,世事艱危猶如冰鋒霜劍,將人摧殘得過早地衰老了,處境如此,那么“相煦以濕,相濡以沫”,只有勸好友多加保重,寄希望于將來了。“詞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魂相守?!?勸人保重,不從飲食起居落筆,而勸以少作詞賦,這不僅遣詞秀雅,而且對于詩人吳漢槎來說更有其針對性。寫作詩文損傷心魂之說古來就有?;缸T《新論》說揚雄和他本人都因作賦,“用精思大劇而得病”。李賀母也說李賀“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寫作詞賦已不免嘔心瀝膽,更何況遷謫流人,所詠無非哀音?!暗傅煤忧迦藟邸?,表示了一種迫切的希望,希望一切好轉,吳能有歸來之一日。漢槎謫戍寧古塔,至此已將二十年,無日不盼歸來,所慮者正是“俟河之清,人壽幾何”。顧翻用此語,以“但愿得”為說,是鼓勵,是呼喚,與遠戍之人可謂息息相通了。末兩句是充滿樂觀的?!皻w日急翻行戍稿”,用一“急”字把“歸心似箭”表現得很充分,猶之老杜“漫卷詩書喜欲狂”,表現了整裝待發的喜悅心情。長期謫戍留下的是什么?就是那些寫于顛沛流離中的詩稿。“往往歡娛工,不如憂患作?!痹娙撕椭獪I寫成的詩篇必傳于后世,然而那也只是“空名” 而已。較之數十年生死掙扎何得何失呢?“空名”二字實含無限辛酸。這兩句正是作者預想漢槎歸來時悲喜交集,于無限欣喜中又孕含著無限辛酸。
這首詞宛轉反覆,純以至情動人。如清謝章鋌所評“濃摯交情,艱難身世,蒼茫離思,愈轉愈深,一字一淚”,成為詩詞中描寫友情的佳作。
上一篇:《柳如是·金明池》原文賞析
下一篇:《李叔同·金縷曲》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