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孫星衍·宿江上》原文賞析
朝行空江中,暮宿空江里。江頭一痕山,日入化煙水。波心月出天蕩搖,欲上不上知天高。游魚吹沙作飛雨,露氣逼樹分秋毫。櫓聲咿啞若驚雁,人語沖寒不能辨。橫洲鐙影紅萬條,接舵水紋明一線。漁歌入夢心四飛,忽復夢斷歌聲微。舟人搖客夢中去,魂在寒江醉吟處。
這首詩作于乾隆四十年(1775)前后,是詩人青年時代的作品。全詩從“日入”、月出”、“夜深”、“入夢”四個方面,層層展開,把舟行江上,風景依次變幻,人隨舟搖而入夢的情景,寫得意象鮮明,層次井然。
第一層描繪日入時的江上景色。詩人首先交待舟行“空江”,由朝而暮,點明題旨“宿江上”。兩次出現“空江”,暗示了江景的蕭寂。張泌有詩:“空江浩蕩景蕭然。”“空山”并非實指杳無人跡,這里是指秋日江天一色、山水一色,烘托出一種空蒙幽美的境界。當此斜陽西歸,暮色四合之時,詩人佇立船頭,但見江頭山形漸次模糊,只剩下隱隱的“一痕”,終于在日落后隱入江面蒙蒙的霧氣之中。僅此淡淡的一筆,卻反映出詩人善于捕捉剎那間變幻中的動人畫境,真可謂潛心默會的神來之筆。
第二層寫月出時江面明凈的景色。這里詩人分別寫水中月,天上月,以及從側面描繪月色的皎潔。寫水中月,把月輪倒映水中說成是月自波心而出,整個天體、星辰都在波心蕩搖,這是何等神奇瑰麗的一筆。寫天上月,把一輪初升之月,“欲上不上”,寫得簡直宛若羞怯的仙子,裊娜多姿,令人神往。從“欲上”而未上,勾畫出天穹的浩渺深邃。寫月色的皎潔,一從江面游魚唼喋,如雨打江面來表現,一從江邊秋露凝樹,秋毫畢現來表現,莫不意象鮮明。
第三層寫江上夜深的情景。先從聽覺形象來表現,江夜俱寂,咿啞的櫓聲如驚雁鳴叫;寒氣凝重,但聞人語喁喁,不能細辨。再從視覺形象來反映,水濱燈火映照江中,如萬條紅光蕩漾,船舵接水之處,水面劃起一道明亮的水脊,拖得很遠很遠。由于注入了細細的觀察、感受,詩人筆下的江面夜景,煞是新穎動人。
第四層寫“入夢”之情。隱隱的漁歌,咿啞的櫓聲,好似輕柔的催眠曲,詩人似睡還醒,思緒無定,舟行空江,百般感觸,江上所見所聞,似乎都令詩人咀嚼回味。終于,在船兒輕輕的搖晃中,詩人漸漸進入了江夜之夢。但自己卻魂系寒江,夢繞秋山,留戀起這江上的幽美景色,因此夢中也想到“微吟”?!昂保貞_頭的“空江”,但有意無意,關鎖自然。
王夫之《姜齋詩話》說: “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边@首詩前三層狀秋夜江上之景,寫得連環承轉,意脈相連,而且迂徐從容,曲盡情致。后一層寫心緒四飛之情,又寫得細膩婉轉,托出了幽美的意境,而且照應主旨,不離 “宿”與 “江”。這正是這首詩結構上的精妙之處。
上一篇:古詩《法式善·寶珠洞》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林鴻·寄逸人高漫士》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