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云《之零陵郡次新亭》魏晉南北朝山水詩鑒賞
范云
江干遠樹浮,天末孤煙起。
江天自如合,煙樹還相似。
滄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
這首詩描寫江、天、煙、樹等景物,構成蒼茫寥廓的畫面,襯托詩人告別友人所產生的孤獨、迷惘之心緒。描繪景物富有變化、層次分明。
開頭“江干遠樹浮”兩句,寫自新亭告別處遠望所見景色: 江面無比寬闊,煙霧迷迷茫茫,故江對面的遠樹,看來猶如飄浮在江面上似的。繼續縱目眺望,又見天邊處高高地飄起了一縷孤煙。“遠樹浮”,將江面寬闊、煙霧迷茫之景突現出來。其中“遠”字烘托江面之寬,“浮”字暗寫江面煙霧迷茫,造成“遠樹浮”的迷離奇特景象; 又烘托詩人因遠離朝夕相處的友人,遠赴任所而產生的迷惘心情。“孤煙起”,因人煙稀少煙才呈孤單之形。從側面烘托詩人告別友人產生的濃重的孤獨感情。“江天自如合”兩句,詩人越遠望,視野越擴大,注意中心稍一移動,變換了角度,不僅看到江對面,還望到大江流動的方向,那里是江和天的盡頭,江與天好象自相融合在一起; 繼續縱目望去,又見到遠方的煙霧和樹影昏暗一片,渾然相似,難以分辨。雖然承上邊兩句再次寫江、天、煙、樹,然而視野角度不同,景色也異。寫江天融合、煙樹難辨之景,更進一步襯托詩人即將上路可能有的那種迷惘、惆悵、孤獨、寂寞的心情。正基于這種感情,詩人才高唱“滄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此番離開京城赴零陵任所,面對無比浩大而源遠流長的長江,覺得它沒有盡頭,又不能追溯它的源頭,從而引發出零陵路途遙遠,相隔千山萬水,揚帆遠去,航船何時才能停棹,旅程何時才能結束的感慨。這種感慨正是登上旅程、離別友輩、遠赴任所的孤寂、迷惘與倦于游宦的種種情緒的總和。
此篇描寫的景物,有遠有近,層次分明; 有融合有相似,富有變化。景物的選擇、捕捉又正與離別的孤寂、惆悵以及倦于游宦的心境有著密切的關系。“遠樹浮”、“孤煙起”等景象,似是“無我之境”,其實詩人正在其中,景物與人的心境完全融為一體,正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較完美之作。
上一篇:釋道潛《臨平道中》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宋犖《烏江》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