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業·金人捧露盤》原文賞析
觀演秣陵春
記當年,曾供奉,舊霓裳。嘆茂陵遺事凄涼。酒旗戲鼓,買花簪帽一春狂。綠楊池館逢高會,身在他鄉。
喜新詞,初填就; 無限恨,斷人腸。為知音、仔細思量。偷聲減字,畫堂高燭弄絲簧。夜深風月,催檀板、顧曲周郎。
清初詩人吳梅村,撰有戲曲三種,《通天臺》、《臨春閣》二種為雜劇,《秣陵春》一種為傳奇。近代詞曲家吳梅評云: “吳梅村所作曲,如《秣陵春》、《通天臺》、《臨春閣》,純為故國之思,其詞幽怨悲慨,令人不忍卒讀?!?(《顧曲麈談》)《秣陵春》作于順治十年(1653)梅村出山以前,除借男女情緣以表達眷懷故國之情以外,更表白其祈求絕意仕進終老家鄉的心跡。這是此劇寫作的主題意旨?!讹髁甏骸酚置峨p影記》,其歷史背景是假托在北宋初年,南唐后主李煜失國之后。劇中男主角徐適為南唐大臣徐鉉之子,女主角黃展娘為南唐臨淮將軍黃濟之女、后主宮中黃保儀的侄女。戲劇發生的地點則在金陵、洛陽、汴京之間。全劇通過男女主角之間離合散聚、恍惚迷離的事跡,寄寓興亡之感。其最后一出,純寫故宮禾黍之悲。此劇曲詞凄美, 徐釚譽為“直奪湯臨川 ( 顯祖)之席” (《詞苑叢談》)。劇本約作于順治四年至八年期間,這首《金人捧露盤·觀演秣陵春》,實作于順治九年?!对~苑叢談》紀事四“吳祭酒題曲詞”條云: “吳祭酒作《秣陵春》,……嘗寒夜命小鬟歌演,自賦《金人捧露盤》詞云……時祭酒將復出山,晉江黃東崖(景昉)詩云: ‘征書鄭重眠餐損,法曲凄涼涕淚橫’ ,正謂此詞也?!笨蔀榇嗽~作年的佐證。
詞的起筆兩韻: “記當年,曾供奉,舊霓裳。嘆茂陵遺事凄涼”,“霓裳”,指“霓裳羽衣曲”,唐玄宗天寶十三年制成,為供奉內庭的樂曲,這里指代皇宮中的樂曲?!懊赀z事”,漢武帝劉徹葬于茂陵,后人因稱“漢武遺事”為“茂陵遺事”,這里借指前明遺事。從表面上看,是指南明弘光朝建都金陵大約一年就被清兵滅亡的故事; 但實際上也可指崇禎甲申年國破的故事。詞中所寫的“曾供奉,舊霓裳”,所指的人為誰? 《秣陵春傳奇》中,曾寫曹善才為南唐李后主的宮廷樂師,說是借南唐之事以哀南明弘光朝事,固無不可。因為觀劇之作,自然要切合劇中內容。詞由念舊寫起,由當年供奉霓裳之盛時,哀感今日亡國后的凄涼,措詞顯然是得體的。然而觀劇詞更隱示著作者自己的影子,因而深味詞句似別有傷心所在。梅村在青年時期,一舉而中會試第一、廷試第二,崇禎帝曾親自在他的試卷上批有“正大博雅,足式詭靡”八字,其后即供職為編修。故詞中以樂師之供奉霓裳,比喻自己曾為宮廷供奉詞翰之臣,這也是梅村一生中引為特殊榮耀的事。然而曾幾何時,滄桑巨變,不僅甲申之役,崇禎帝自縊于煤山,而短促的弘光王朝也因清兵渡江即告夭折。所以“嘆茂陵遺事凄涼”這句,實為哀感深沉字字凄咽之語。接著寫劇中情事?!熬破鞈蚬模I花簪帽一春狂。”“酒旗”,即酒簾?!皯蚬摹保輨r所擊之鼓?!百I花簪帽”,古代遇節日、典禮、宴集、郊游,都有簪花的習俗。杜牧詩: “菊花須插滿頭歸” (《九日齊山登高》) 、邵雍詩:“頭上花枝照酒卮” ( 《插花吟》),皆為簪花之例。劇中男主角徐適以家道中落,曾去洛陽游藝,“酒旗戲鼓”兩句,即寫徐適游洛之事,徐在洛陽廟市,得黃家的寶鏡,所以下文說: “綠楊池館逢高會,身在他鄉?!币陨纤木浣詫懶爝m風流倜儻,才華出眾,因遭際關系而寄身他鄉,但仍然保持不凡的品格。筆意相當含蓄,為后來他不愿出仕新朝,而追求美滿的婚姻,預留境地。
下片敘寫作《秣陵春》的經過,以及演出時作者曾顧曲度腔的情況?!跋残略~,初填就;無限恨,斷人腸?!边@四個短句,前二句寫“喜”,后二句寫“恨”?!靶略~” ,即指《秣陵春》,《秣陵春》新詞之填就,表白了作者眷懷故國之情,也表達了不愿出仕新朝的心愿,所以可“喜”。作者以徐黃的姻緣,作為一種對于故國故君眷戀的象征,從十三出《決婿》、二十二出《仙婚》至二十六出《宮餞》,傳奇所寫的是代表舊朝的一邊,以李后主為黃展娘、徐適作主婚事,隱喻自己在以第二人及第之后曾奉旨給假完婚。而傳奇后半部二十九出《特試》、三十一出《辭元》,寫徐適雖蒙特賜狀元,但他念及李氏國主,堅辭不受,則是代表在新朝這一邊,以“辭元”象征自己不愿出仕新朝。然而劇中徐適的遭際,并不像作者自己將要被強行征召出山; 而劇的收場,亦以憑吊故國之悲辛語作結。所以“無限恨,斷人腸”,實為整本傳奇悲愴情節的概括。緊接著下句云: “為知音仔細思量?!本蛣≈械闹魜碚f: 曹善才善彈燒槽琵琶,曾在最后一出借琵琶樂聲為后主唱嘆出舊時情景。《梅村詩集》中有一首《琵琶行》七言古詩,寫通州白璧雙為作者彈琵琶以敘崇禎十七年以來之事,是當世的知音。而梅村作《金人捧露盤》詞后,晉江黃東崖“征書鄭重眠餐損,法曲凄涼涕淚橫”之詩句,梅村亦引為知音,以為“知己之言,使人感嘆”。因為黃詩中已暗示梅村借《秣陵春》表白不愿再仕的心跡?!盀橹?、仔細思量”這句,實愿有更多的知音,能諒解自己的心境?!爸簟币辉~,含有雙重意義。
“偷聲減字”以下四句,寫演劇和觀劇。此劇是由作者自編,演出也是自導。所以作者觀劇,必然要注意到樂曲的諧音審律,使唱腔節奏的輕重疾徐,能與曲詞的內容相適合,以期達到良好的演出效果。“偷聲減字”,是詞曲家用以調節樂曲節拍的辦法。歌詞的字數減少,唱的時候也減少節拍,是為“偷聲” 。反之,樂曲縮短,歌詞也要相應減少幾個字,是為“減字”。如《木蘭花》詞,既有《偷聲木蘭花》,又有《減字木蘭花》,可為例證。梅村于題曲詞之外,又曾自題一律,其后四句云:“漫濕青衫陪白傅,好吹玉笛問寧王。重翻天寶梨園曲,減字偷聲柳七郎?!逼渥⒁鈽非袈芍隙?,可謂細致。蓋以《秣陵春》比于天寶舊曲,而自己不惜如柳永(即柳七郎)之度曲正腔也。詞中“畫堂高燭弄絲簧”及其下兩句“夜深風月,催檀板、顧曲周郎”,皆《秣陵春》 演出實況。畫堂上紅燭輝煌,絲簧齊奏,檀板也視節拍的高低快慢一直不停。在風月清佳的夜晚,演出直至深夜。作者在演出中,不僅觀劇,而且也好比是顧曲的周郎了?!疤窗濉?,即紅牙板,又稱拍板。“周郎”,本指三國時周瑜。周瑜精意于音樂,樂曲演奏時,若有缺誤,瑜必知之,知之必回首示意,故當時人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見《三國志·周瑜傳》)。作者自稱為“顧曲周郎”,可見他是深解音律的。
全詞蒼涼哀感,其凄哀悱惻之情,全系于上下片兩處起句。寫演劇情況諸句,只不過敷襯枝葉。而“為知音、仔細思量”一句,實為演劇的主旨,亦即全詞的關節所在。蓋因梅村對其所作《秣陵春傳奇》,極為珍重,而在此劇演出后,熱盼得有知音為之“仔細思量”,乃屬最關重要之事。嘗見尤侗《念奴嬌·贈梅村先輩》云:“更聽法曲凄涼,四弦聲斷,清淚如鉛發。”尤詞中之“法曲”,亦指此《金人捧露盤》詞。梅村所感為知己者,固不止黃東崖而已也。
上一篇:《薩都剌·酹江月》原文賞析
下一篇:《顧貞觀·金縷曲》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