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霆·浣溪沙》原文賞析
春暮
庭院沉沉白日斜。綠陰滿地又飛花。瞢騰春夢繞天涯。簾幕受風低乳燕,池塘過雨急鳴蛙。酒醒明月照窗紗。
在古人心目中,暮春是一個令人感傷的季節(jié)。傷春是古典詩詞寫景抒情的一大主題,歷代的詩家詞人,往往借暮春之景,抒感傷之情。這類作品雖說都寫了一個“愁”字,但其中的具體內(nèi)涵卻因人而異。溫庭筠《菩薩蠻》中的“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寫的是男女戀人的別離之愁;歐陽修《蝶戀花》中的“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寫的是深閨少婦的懷人之愁;辛棄疾《摸魚兒》中的“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寫的是抗金義士壯志未酬屢遭挫折的忿悶之愁。夏言的這首《浣溪沙》卻是寫他本人——一個位極人臣的高級官員在春天即將結(jié)束之時慨嘆時光易逝的閑愁,這種閑愁表現(xiàn)為淡淡的、朦朧的憂郁,盡管它也許只是剎那間的感受,然而卻很能反映出上層文人心態(tài)的一個側(cè)面。“夏言久貴用事,家富厚,高甍雕題,廣囿曲池之勝,媵侍便辟及音聲八部皆選,服御膳饈如王公。”(《玉堂叢語》卷八)物質(zhì)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優(yōu)越富足使他更加迷戀這個現(xiàn)實世界,如果說他心中還有什么愁思,那么這多半是對浮生若夢的無可奈何的遺憾,對即將一去不返的美好事物感到的惋惜和沮喪。本篇從整體上來講就是這樣一種心態(tài)的自我觀照。
“庭院沉沉白日斜”,一開始就渲染了日暮近黃昏的悲涼感。“沉沉”二字既寫環(huán)境的深邃空寂,同時也折射出詞人此刻心境的沉悶。接著詞筆轉(zhuǎn)移到最能夠體現(xiàn)時序遷流的花草景物。“綠陰”和“飛花”是詩詞中常見的兩個意象,對姹紫嫣紅的春日而言,滿地綠陰已經(jīng)表明這一絢麗美好的時光即將過去,夏季就要來臨。撩亂飄飛的落花,更使人觸目傷心。一“又”字,是加倍的寫法。在過去的歲月中,不知多少次見到過飛花,現(xiàn)在,落花又在眼前飛舞,所引起的愁緒自然是累加而更重的了。盡管詞人身居高位,權(quán)勢煊赫,但他畢竟無法留住那一去不復返的美景良辰。“瞢騰春夢繞天涯”即是直寫詞人郁郁寡歡的內(nèi)心世界,體現(xiàn)了詞人對已經(jīng)和即將逝去的春光的追思和惋惜。一場令人迷惘的春夢不僅僅是對現(xiàn)時心境的寫實,它還有整個人生的象征意味:榮華富貴,到頭來也不過是一場春夢呵!
過片依譜作對仗句,筆鋒陡轉(zhuǎn),選用了幾個清新、富有生氣的意象,使得作品增添了一分活潑的氣息,與上闋憂郁沉悶的格調(diào)形成鮮明對比。在簾幕微風中低翔的乳燕,在雨后池塘里鳴叫的青蛙,都顯示出生命的歡樂,使得正在嘆逝傷感的詞人心中得到些許慰藉。也許是借酒澆愁吧,在一陣酩酊大醉醒來之后,詞人躺在床上,靜靜地看著窗外風消雨歇的夜幕上掛著的一輪明月。恰如北宋晏殊《踏莎行》之“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這里的“酒醒明月照窗紗”同樣表現(xiàn)出詞人心靈深處那一種莫可言狀的寂寞和惆悵。
本詞在風格和意境上見出詞人深受南唐馮延巳、北宋晏殊、歐陽修諸人令詞的薰沐。夏言和他們一樣,都是臺閣重臣,心理狀態(tài)與審美情趣大致相近,明乎此,則其詞中反射出馮、晏、歐諸公的投影,也就不足為怪了。
上一篇:《張埜·沁園春》原文賞析
下一篇:《孫承宗·浣溪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