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鑒徵·山花子》原文賞析
小院西風木葉殘,新愁勾引到眉端。人與嫦娥共憔悴,卷簾看。
塞雁不傳千里信,鄰雞初報五更寒。一自意中人去也,淚偷彈。
這首詞寫一位婦女對戍邊丈夫的思念和獨處的愁怨。
首句點出地點、時令,并為全詞設定了一個蕭瑟凄涼的環境氛圍: 秋風凜冽,樹葉凋零,寂寂院落,一片荒寒。這里,未寫人而人已立于閨室之中,未寫愁而愁已躍出紙面之外。次句正面寫愁,卻不說這愁如何沉重,而是將無形的愁緒放到人物的“眉端”來表現,借緊鎖的雙眉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極巧妙、形象之至。同時,愁前冠以“新”字,表明這愁舊時就有,現在不過是又添加了一重。統觀全詞,舊愁似當指女主人公離別丈夫后所生之愁,而新愁則顯然指她在秋風落葉的刺激下,聯想到自己獨守空閨、青春漸逝所生之愁。舊愁引發了新愁,新愁深化了舊愁,兩重愁怨疊加在一起,怎能不使她憔悴不堪呢? “人與嫦娥共憔悴,卷簾看。”古時傳說嫦娥居于月中,為月宮仙子。按理,嫦娥是不會有什么憔悴的,但由于女主人公本人的憔悴,所以在她舉首望月時,便自覺不自覺地將主觀情感外射到了對象物身上,從而使得對象物也帶上了和她同一的感情色彩。從另一方面看,由于西風的吹拂,此時的月光想必也是朦朧暗淡的,就好象人的憔悴容顏。因此,當女主人公“卷簾看”月之際,無疑會生出“人與嫦娥共憔悴”的深深感觸。
過片扳轉詞意,借“塞雁”暗示出丈夫在塞外戍邊的事件,而“塞雁不傳千里信”,則不僅補足了上文愁怨的部分原因,而且還透露出了一股濃郁的相思之情。正是由于相思,才寄望于塞雁傳書,可到頭來塞雁竟未傳書,這怎能不使翹首以盼的女主人公由希望轉入失望、由相思變為愁怨呢?表面看來,她把未能接到丈夫書信的原因歸罪于無情之雁,似乎沒有道理; 但從深層來看,正是在這無理中包含著深刻的理趣。因為遷怒無情之物,便是怨望有情之人,但這怨望卻不明說,而是借怨望塞雁來表現,從而使得詞意曲折回環,含蓄蘊藉,達到無理而妙、無理而真的高致。如果說,“塞雁不傳千里信”傳達的還只是包含著相思的愁怨之情,那么,“鄰雞初報五更寒”透露的便主要是一種深寓著凄涼的孤寂之感了。秋夜的五更是寒冷的,愁人的心境是凄涼的; 凄涼的心境適逢寒冷的秋夜,這對孤身獨處、本已愁怨重重的女主人公來說,何堪忍受呢?如果沒有“鄰雞”報更,那么即使愁怨重重,其感情起伏也還不至于過分激烈; 可在那難以成眠的五更時分,卻偏偏傳來了聲聲雞鳴,當此之際,她又怎能不產生一種心靈的震顫?南唐李璟《攤破浣溪沙》有云:“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李煜《浪淘沙》亦謂“羅衾不耐五更寒。”此詞化用其意,而又轉深一層,極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內心的情感活動,令人讀來,蕩氣回腸而難以自已。后結二句“一自意中人去也,淚偷彈”,既是對離別之事的正面交待,又是思念和愁怨情懷的真切表述,而“一自……也”句式的遠用,則大大擴展了這情懷的廣度和深度,使其具有一種綿延不絕的意味。全詞以此收煞,直率而不失頓挫,沉郁中兼具哀涼,從而有力地深化并強化了詞的意境和藝術感染力。
上一篇:《陳子龍·少年游》原文賞析
下一篇:《沈叔培·山花子》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