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金·金縷曲》原文賞析
癸亥暮春,初九夜見月,懷林風(fēng)畹蘭于吳中。時予赴中州,感賦此解
月照梨花白。背銀屏、疏檠黯淡,薄寒猶怯。煙暝星搖青欲墮,幾樹香桃紅濕。恰正是、銷魂時節(jié)。夢影迷離歸路遠,聽啼鵑、染遍春山碧。飛不度,滄江闊。
柔腸細綴丁香結(jié)。想于今、去原有恨,住還無益。兩地相思終不見,何似翻然輕別。怕此后、更無消息。一點墨痕千點淚,看蠻箋、都漬殷紅色。數(shù)虬箭,四更徹。
這是一首思念密友,感嘆離別的詞。
首句“月照梨花白”,點明節(jié)令、時間: 春天一個夜晚。“背銀屏、疏檠黯淡,薄寒猶怯。”檠,燈,這里指燈光。女主人待在背銀屏處,燈光顯得非常黯淡。春夜乍暖還寒。“煙暝星搖青欲墮,幾樹香桃紅濕。”煙暝,指夜空朦朧。女主人看到,天上幾點寒星閃爍,渺渺夜空仿佛要壓向人間; 庭院中幾樹桃花香露滴滴。這幾句寫景,顯然不是賞心悅目,一切是那樣沉重、凄清。女主人公的心境很不平靜,因為,“恰正是、銷魂時節(jié)”。詞前小序,言明自己將赴中州,思念好友,有感而賦。友人與作者情誼非淺。因此“夢影迷離歸路遠,聽啼鵑、染遍春山碧。飛不度,滄江闊。”朦朧中,作者似乎到了中州,而且已在歸途。回來的路是那樣遙遠,只聽得杜鵑啼血染遍了春山,也飛不過寬闊的江面。作者一路寫來,情感步步加深,友誼也愈益沉摯。
下闋作者便以女詞人特有的細膩、靈氣寫出了一種去留兩難的繾綣心情。“柔腸細綴丁香結(jié)”,丁香結(jié)指丁香的花結(jié),詩人常用來比喻愁思固結(jié)情態(tài)。“想于今、去原有恨,住還無益。兩地相思終不見,何似翻然輕別。怕此后、更無消息。”作者輾轉(zhuǎn)反側(cè),思來想去: 走吧,就這樣與朋友遠別,實不甘心; 留呢,好友終歸是見不著,也沒有好處。還不如一走了之為痛快,可又怕離得遠了,彼此得不到消息。真是愁腸百結(jié)了。“一點墨痕千點淚,看蠻箋、都漬殷紅色。”蠻箋,四川產(chǎn)的一種彩色花箋。愁思不解,作者只有填詞寄恨,點點淚痕,漬紅了彩色的信紙。“數(shù)虬箭,四更徹。”虬箭是古時的一種計時器,漏壺中有箭,水滿箭出,用以計算時間; 徹是完了、終結(jié)。不知不覺中,壺中的箭支紛紛掉出,說明四更已經(jīng)過去。
這首詞的作者李佩金,是清代的一位女詞人。有《生香館集》刊于世。時人評她的詞“逼真漱玉”。漱玉是宋女詞人李清照的集名。從這首詞看,作者的抒情通俗明白,卻又含蘊深厚,真摯自然。所有的寫景都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清冷的月色,黯淡的燈光,露濕的桃花,無不與作者的情懷和諧統(tǒng)一。前人也有類此離愁別恨的篇章,如賀鑄的《子夜歌》:“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王國維說: “詞有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這首詞的好處,就在于寫出了境界。
上一篇:《夏完淳·采桑子》原文賞析
下一篇:《吳綺·長相思》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