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天漢西南落,喔喔鄰雞一再鳴。
壯志病來消欲盡,出門搔首愴平生。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這兩首七絕均作于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陸游被罷斥故里已有四年了,詩人此時也已垂垂老矣。“秋夜將曉出籬門”,可見詩人夜不成寐,“迎涼”是初秋的煩熱所致,亦是心頭煩躁所致。“有感”是感觸良多,抒發情懷。
第一首首句仰視天宇:“迢迢天漢西南落”,“迢迢”是深遠貌,“天漢”為銀河,“落”是點示詩題“秋夜將曉”。這是一種靜寂的景象。
次句“喔喔鄰雞一再鳴”,由仰觀進入耳聞。“喔喔”為雞鳴聲,此疊詞與首句疊詞“迢迢”相參照。“一再鳴”以聲的動態與首句天漢沉落的靜態相對照。
經過一、二兩句的景象描述和氛圍渲染后,第三句開始正面寫“感”,回應詩題。詩人從幼年起便經歷了國破山河碎的苦難,一生滿懷收復失地,北上抗金的壯志,但是,朝廷昏庸,壯士的壯志難酬,只得在病魔纏身中消磨殆盡。在這一句里有著詩人的多少感慨!
第四句“出門搔首愴平生”就是這一感慨發露的有力體現。“出門”再次點示詩題“出籬門”。“愴平生”是悲慨之語,慨嘆歲齡徒增而報國無門。在“搔首”中蘊含著沉痛的凄愴之情。
第二首起句格調雄豪,和第一首判然有別。詩句凌空而來、傾瀉而下。“三萬里河”指黃河,“五千仞岳”指華山,它們都淪陷于金人的鐵騎之下。“三萬里”、“五千仞”,極度夸張。“入”、“上”形成磅礴的氣勢。如此雄偉壯麗的河山都淪為敵手,在景象的擴張性描述中,飽含著詩人的一腔憤懣,景語實乃情語。
第三句,情緒陡然一變,轉向南宋遺民。“遺民淚盡胡塵里”,在金兵鐵騎煙塵蔽天的背景下,更顯示了“淚”的辛酸、凄楚,一個“盡”字何等沉痛!他們望眼欲穿,盼望著“王師”的到來,但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卻始終不見北伐軍馬,“望”字顯示了淪陷區人民,也顯示了詩人北定中原的熱切愿望。“又”字體現了希望的落空,既含有淪陷人民的悲痛,又含有詩人對南宋朝廷不思收復的憤斥之情。
整首詩豪健中有沉郁之慨,富有極強的感染力。
上一篇:李清照《詠史》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范成大《櫻桃花》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