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龔自珍·己亥雜詩(錄六)·浩蕩離愁白日斜》原文賞析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本篇是《己亥雜詩》的第五首,抒寫辭官南歸時的離愁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首句明點“離愁”。詩人與北京,可以說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的祖父、父親都在北京做過官。他自己幼年在京入塾就讀,后來又多次赴京參加會試,直至在京做官。離開與自己生活關系如此密切的京城,產生“離愁”原很自然。但這里用“浩蕩”來形容“離愁”的廣大無邊,用“白日斜”這種帶有象征色彩的描寫來點明“離愁”產生的背景,卻使人感到,這并不單純是離開一個生活過多年的地方時的眷戀、惆悵之情,而是有著更深廣的內涵。從詩人自身遭際看,他這次辭官南歸,無論是由于“才高動觸時忌” (吳昌綬《定庵先生年譜》),或是由于“忤其長官” (湯鵬《贈朱丹木詩》 自注),甚至如近人張爾田所說,是由于 “為粵鴉片案主戰,故為穆彰阿所惡”,都確如他自己所說,是“事不如意” (《與吳虹生書》)。從與本篇內容密切相關的《己亥雜詩》(之三) “罡風大力簸春魂,虎豹沉沉臥九閽”,可見此次辭官離京的政治背景。從客觀形勢看,清王朝的統治已進入“衰世”,呈現出 “忽忽中原暮靄生” 的景象。對照 “日之將夕,悲風將至,人思燈燭,慘慘日光。吸飲暮氣,與夢為鄰”,“鐘簴蒼涼行色晚”等句,可以看出句中的“白日斜”并不單純指離京的時間,而是象征著當時的國運與局勢。正因為有這樣深廣的家國之憂,身世之感,這“離愁”便包含著政治的內涵,正像屈原“離騷” 中所說: “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化?!边@里的 “離別”就首先是政治性質的。
次句說自己一離京師,從此便如遠隔天涯。詩人此次離京,先東行至通縣,再沿運河南下,故說“東指”?!耙鞅蕖保菗]響馬鞭的意思?!凹刺煅摹保脛⒂礤a詩“春明門外即天涯”之意,謂一出國門,即同天涯。這里有對朝廷的眷戀,也有對國事的憂念。從“浩蕩離愁”和“即天涯”,便自然引出下兩句來。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痹娙穗x開北京的時間,是陰歷四月二十三,這正是北京地區春意闌珊、落紅無數的季節。詩人在距國門七里的路上就看到“斑騅罥落花” 的情景,因此由眼前飄零的落花聯想到淪落的身世,原很自然。但這里引出的并不是對落紅零落成塵碾作泥的消極感傷,而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說“落紅不是無情物”其實并不新鮮,歷代詩詞中有許多描寫落紅情意的名句,但那大都是對美好青春和生命消逝的感傷與哀挽,充滿了無可奈何的情味。而詩人卻從日常生活中落花——春泥——護花的現象中得到啟迪,創造出 “化作春泥更護花”這一警動千古的名句,將 “落紅”的深情升華到一個更高的帶有自覺奉獻精神和人生哲理的境界。盡管詩人的本意,也許只是表示雖然辭官南歸,卻還要盡力做一些有利于朝廷的事情,正像他在組詩之三中所說: “終是落花心緒好,平生默感玉皇恩?!被蛘呦窳硪皇字兴硎镜?“頹波難挽挽頹心”。但一經創造出這一富于哲理意蘊的名句,其客觀的意義和由此引發的聯想便遠遠超越了詩人的本意。“落紅” 自身生命的消逝并不可悲,它將在“化作春泥更護花” 的過程中使自身的精神成為培育下一代的養料,從而使生命得到新的延續,那種自覺的無私奉獻精神正是從這里生發出來的。既然生命的意義在于為下一代提供“春泥”,既然“落紅”會轉化為新花,那又何必為“落紅” 的命運而傷悲呢! 這里正包含了對自身生命的超越,也體現出對人生價值更深更高一層的肯定。
上一篇:古詩《徐禎卿·濟上作》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宋犖·海上雜詩》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