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兩耳厭竹肉,高山流水愛結鐘期盟①。閑取龍門百尺之桐,砍綠綺,朝回解帶便向書堂橫。朝來有客貽我一片石,渾淪太璞含元音,琴材完足未磨刮,徑倩妙手,龍唇鳳翮一一雕鏤成,調弦案譜葉宮羽,依稀絕壑千樹萬樹松風清。始知中郎焦尾疑附會②,爨余安得春雷鳴?浪傳逸響匹柯笛③,無乃秋柳啼寒鶯,何如蔥翠玲瓏鑿山骨④,意外突出新經營。愿攜此琴恭進拊石曲,瓦缶竊和南薰聲⑤。
注釋 ①鐘期盟:鐘子期,春秋楚人,與俞伯牙為知音之友。伯牙鼓琴,子期皆知其意之所在。子期死,伯牙認為世無知音者,從此不再鼓琴。高山、流水,皆伯牙鼓琴時的意境,子期皆可領會。比喻詩人喜結知音。②中郎焦尾: 蔡邕,字中郎。《后漢書·蔡邕傳》: “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多曰焦尾琴焉。”③柯笛:柯亭笛。《搜神記》:“蔡邕嘗至柯亭,以竹為椽。邕仰眄之,曰: ‘良竹也。’ 取以為笛,發聲嘹亮。”④山骨: 山之巖石。⑤南薰: 詩歌名,《南風之薰》的簡稱,舜所作的歌詞,表現大舜功業之作。
上一篇:禧恩《瞻杏山》
下一篇:岳端《競渡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