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俯
天生百種愁,掛在斜陽樹。綠樹陰陰占得春,草滿鶯啼處。不見凌波步,空憶如簧語。柳外重重迭迭山,遮不斷、愁來路。
起句寫“愁”,出語新奇。狀“愁”之多,言“百種”;狀愁之無法回避,言“天生”。用詞已是別出心裁,而更甚者,寫“愁” “掛在斜陽樹”上,舉目即見,無法排遣。傍晚思念親人,本是常見題材,此詞寫得新穎別致,強化了這種情感。(唐李白有句云: “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似為此詞所本)下面兩句用詞精巧,意境清麗。用“陰陰”兩字重疊,使濃密“綠葉”的覆蓋度具有立體感;再用“占得春”,說明它自身旺盛的生命力和占住春光的蓬勃氣勢。不僅寫樹,更寫“草滿”和“鶯啼”。于是綠樹成蔭,芳草遍地,其間還有流鶯聲囀,一幅春光無限的風情畫展現在面前。回過來再看第一句的“百種愁”,可以理解為“春怨”。正是面對如此良辰美景,才勾起了自己的滿腹心事。上闋第一句寫愁懷,第二句寫美景。立轉筆鋒,初一看,兩句各自獨立,并不相連,其實正有著內在的因果關系。
下闋“不見凌波步,空憶如簧語”,點出了“愁”的內涵:對一女子的思念,即相思之苦。“凌波步”指女子行走的姿態,輕盈婀娜,如凌水波而來的仙子。語出曹植《洛神賦》: “飄忽若神,凌波微步”。“如簧語”指女子說話的聲音優美悅耳,如同鳴奏笙簧器樂。民間俚語“巧舌如簧”,正形容言語動聽,說話聲如同音樂一般。六個字,刻畫了思念中女子的形象,使其聲容笑貌,姿態步履,皆歷歷在目。然而如今“不見”倩影,“空憶”其聲。說明這美麗的女子已不在身邊,惆悵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間。面對無限春光而不見佳人;縱有鶯啼婉轉卻不聞如簧妙語,故眼前的一切,只能徒添相思而已。愁懷百結,無法排遣,似是命中注定。故曰“天生”。兩句詞意含蓄,人物形象生動。“柳外重重迭迭山”,再用疊字,以示山多路遙,難以相見,也示心情沉重。寫“柳”,暗示離別,古人在離別時多折柳枝相贈。結句更出新意,不承上句說山重路遠障阻重重,遮斷了相見之路,卻反過來說“遮不斷、愁來路”。似乎“重重迭迭”山,還不夠多不夠高,因而不能遮斷“愁”的來路。一是說明“愁”的到來,是不可阻擋的;一是說明“愁”的源泉,正在“柳外重重迭迭山”的那邊,即思念中女子所在的地方。這里回頭再看開頭二句“天生百種愁,掛在斜陽樹”,方知正與“柳(斜陽樹之一)外重重迭迭山”那條“遮不斷”的愁來之路相關聯。通篇寫對一個女子的思念,寫別后相思之苦,然出語新奇,不落俗套。構思巧妙,寫得曲折精致。詞意含蓄,頗有韻味。
上一篇:《卜算子·李之儀》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卜算子·劉克莊》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