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紹莘·浣溪沙》原文賞析
半是花聲半雨聲,夜分淅瀝打窗欞。薄衾單枕一人聽。
密約不明渾夢境,佳期多半待來生。凄涼情況是孤燈。
這是一首閨怨詞。
上片從聽覺的角度著筆,寫懷春少女凝聽夜半春聲。首句“半是花聲半雨聲”,系室中人聽得,從庭院里傳來花兒落地和細雨飄灑的沙沙聲響。這里透露了時序是春季,春雨蒙蒙,花兒朵朵。側耳再聽,“夜分淅瀝打窗欞”,淅瀝聲響就在近處身旁發生,原來是積雨滴落在居室窗欞上。“夜分”,夜半,點明時間是深夜。“夜分”承上啟下,只有夜深人靜,才能凝神聽到十分輕微的聲音。最后一句,“薄衾單枕一人聽”,薄衾不耐春寒,孤鴛不堪獨眠。一個女子躺在床上,到了夜半還不能入睡,獨個兒百無聊賴,只好細聽那單調的、令人沉悶的“花聲”和“雨聲”。“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一千古名句表現了唐代詩人孟浩然春曉醒來頓生的惜春情緒。究竟花兒開謝了多少,孟浩然自己不知,也無法回答。可詞人卻巧妙地作出了回答: 開謝的花兒是很多的,因為花聲和雨聲各“半”。這種回答,顯然是一種浪漫主義的想象和測估,誰也計算不出無形聲音的重量,而且兩種聲音恰好各“半”。不過好也好在這里,實際是點明夜半時分,除了“花聲”和“雨聲”,其余什么聲音也沒有,春夜多么孤寂、凄涼! 可以想見,這位懷春少女深夜在床上輾轉反側,她痛惜萬紫千紅的花朵帶雨謝落,又何嘗不是以落花比況己身,痛惜美好的青春年華轉瞬即逝。
過片承上,徑寫女主人公春日雨夜失眠的原因。“密約不明渾夢境”,意謂意中人已經離開了她,尋歡密約杳杳無期; 她心緒煩亂,頭腦昏沉,好象進入一個渾濁幽暗的夢境。接著,悲傷難抑,苦痛難言,她發出了“佳期多半待來生”的哀嘆。這聲音凄絕而沉重,令人不忍卒聞。雖然前途是一片幽渺迷茫,這位癡心的少女還抱著一縷希望,期待今生能和意中人歡度密約佳期。我們看到,春日雨夜,面對孤燈,她獨自默默忍受著愛情的煎熬。幽恨綿綿不斷,何日何時方休!“凄涼情況是孤燈”,結拍處融情入景,收束得十分自然,且和首句遙相呼應,貫串詞中景物,構成一幅有細雨、落花、薄衾、單枕、孤燈的春夜閨怨圖。
陳廷焯《詞則》說:“浪仙詞格不高,然小令卻間有佳者,較之馬浩瀾之陳言穢語,固自有別。”施詞確有許多凡庸之作,本詞卻是施詞中“間有佳音”之小令,語淡而悲,情深而婉,比起“弄粉調脂,梳云掠月,次第曉妝成。鸚鵡籠邊,秋千墻里,半晌不聞聲。原來卻在瑤階下,獨自踏花行。笑摘朱櫻,微揎翠袖,枝上打流鶯”(馬洪《少年游》)之類的俗氣作品,何止有別,而且要高明得多。
上一篇:《夏言·浣溪沙》原文賞析
下一篇:《錢棅·浣溪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