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風景名勝區·舒潭印月》原文、賞析、鑒賞
九華十景之一。從碧桃巖向東北,即為翠蓋峰,峰下有一泉,是傳說中舒姑化鯉的地方,故稱舒姑泉。一股清泉從巖縫中流淌而出,由小至大注入溪澗,分為上雪、下雪、瓔珞三潭,潭水深而碧透。每當皓月當空,一月印水,三潭皆明,和水中倒映的秀麗山景相映;清風徐徐,微波輕皺,月景清幽,變幻無窮,如入仙境。其景致勝過西湖三潭印月,稱為“舒潭印月”。古人有“玲瓏三襲幻,空翠滴芙蓉”詩句贊美。附近有翠峰寺,原名天柱庵,系唐末從天柱峰下拆遷重建,座落在翠峰前,今有上、中、下三層。翠峰系滴翠、翠微、翠蓋(也稱蓋山)三座山峰并稱,最高處海拔1041米。翠峰寺廟宇高大,佛像莊嚴、樓閣、禪房都保存完好,依然古寺風韻。寺內還有《翠峰八景》碑,刻詩文于其上。寺前有小溪環流,寺后山泉涌溢、古樹參天,青翠蓊郁,修竹成片、茶園碧綠。登高覽勝,北有天香嶺、升云峰等,西南有大獅子峰、神女峰、獨秀峰,南有雙峰。峰巒相邊,滿目蔥郁。峰頂煙云繚繞如凝煙積翠。
〔古詩文賞析〕 舒潭印月 清·周赟
朝登山兮折薪,夕不歸兮杳冥。水星降兮美人,化清泉兮返真。形雖變兮性長貞。聞仙歌兮躍錦鱗。世莫知蓋山之屬九華兮,并忘夫九華曾屬宣城。人第夸仙佛之雪爪兮。夫孰知舒姑本茲山之精靈。山人來自山門兮。為九華之外史。仰翠蓋之峨峨兮。俯雪潭之泚泚,考軼事于晉志兮,征以劉公之一紙。予嘗協琴律于百萬之口兮,分五千年之六聲。登高山而奏流水兮,世征姑其孰平知音。亂曰:
姑之心兮,秋水清兮;
姑之神兮,秋月明兮。
予不見姑如冰雪之形兮,
猶見姑如水之心如月之神兮。
九華山,山靈水秀,風光幽美。舒潭印月,即是。其中佼佼者其景致可與西湖“三潭印月”相媲美稱。自唐以來,歷代皆有文人墨客于此為詩作賦,吟詠情性。其中,清代周赟的抒情小賦《舒潭印月》獨具風采,頗為有名。
此賦由三部分構成。開篇敘述了一則優美的民間傳說:西漢時翠蓋峰住著一戶姓舒人家,有三個女兒。一日,三姊妹上山砍柴,回家時路過一條小河,姊妹們下河洗澡,化為赤鯉。其母尋至河邊,只見赤鯉跳躍,象是迎接母親。舒母曰:“吾女平日好音樂。”乃弦歌,水中赤鯉果應節而歌,遂成仙而去,名曰舒姑三圣。此后,每當夜闌人靜,泉水淙淙,悅耳動聽。仿佛舒姑在歌唱。作者通過舒姑化鯉入泉、歸真返璞的故事,贊美她們形變而性貞的美好品性。然而,如此純潔堅貞的舒姑三圣,昔世之人卻不崇奉她們為九華之精靈,而去頂禮膜拜行蹤不定如雪鴻飛爪的仙佛,怎么不令人憤憤不平呢?作者筆鋒一轉,連用“莫知”、“并忘”、“第夸”、“孰知”層層推進,不平之音,流于筆端:提起九華、翠蓋,世人不是“莫”便是“并忘”,如此凡夫俗子,難道還能企望他們來理解舒姑的超凡脫俗嗎?第一部分先對舒姑化鯉的民間傳說作了生動的藝術概括,接著四句緊系上文,因事議論,著筆不多,而理在其中。當年舒姑化鯉的地方如今怎樣了呢?還是讓我們隨同這位遠自山門而來的“九華外史”一同來尋訪探幽吧。初入九華,仰首所見,峨峨之翠蓋,高大雄偉。觀其上,古樹參天,長松古剎,修竹成片,綠煙如海。俯首則溪流縈回,泉水淙淙,清幽明靜的上下雪潭盡收眼底。潭水深而碧透,和水中倒映的秀麗山景交相輝映,清風徐徐,微波輕皺,令人浮想聯翩。作者生性也愛好音樂,見此景致自然想起自己雖著書《琴律切音》為古來音韻學分六聲之始,但正如昔世之人不知舒姑之事一樣,今世也無人能夠理解、欣賞他的志趣。作者因景憶事,因事生情,不禁感慨萬端,“登高山而奏流水兮,世征姑其孰乎知音。”
“我彈琴尋求知音世上除了舒姑還有誰呢?”
最后,作者借歌詠舒姑三圣表明自己不改真性的心跡。“姑之心兮,秋水清兮,姑之神兮,秋月明兮。”心清神明的舒姑雖然不復存在“冰雪之形”,但是她們“性長貞”的高尚情操如秋水秋月般清澄明澈,世世代代為后人稱頌。結句“予不見姑如冰雪之形兮,猶見姑如水之心如月之神兮。”極有情味。借贊譽舒姑,抒發作者獨立不遷,不以世之好惡而改變志趣的堅貞之情。實在是含悠悠不盡之意,發人深想,耐人尋味。
(張慧)
〔民間文學〕 說起舒姑泉,有一個舒姑化鯉的傳說。
很早很早以前,在風光秀麗的翠蓋峰下,住著一戶姓舒的農家,他們有個女兒,名舒姑。舒姑有副好嗓子,唱起歌來能使百鳥停飛,游魚出水,甜美動聽極了。當地的百姓都喜歡聽她唱歌。
山下一個大財主,是當地遠近聞名的 一霸,這天,他來到上潭,對面山上遠遠傳來柔美的歌聲。覺得奇怪,難道是仙女在歌唱?那歌聲越聽越動人,越聽越入迷。
從此,大財主竟天天都到上潭聽那醉人的山歌。日復一日地上了癮,只要一天不聽歌聲便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兩天不聽如失魂魄。還幾次派了家丁迎著歌聲上山打聽,一天好不容易才在翠蓋峰頂找到,一看哪是什么仙女,原來是舒老漢的女兒在一邊干活一邊唱。
閔財主得知后,便親自領了幫家丁來搶舒姑,且說舒姑這時正坐在峰頂巖石上唱著那動人的山歌,忽聽一陣雜嚷嚷的響聲。說時遲那時快,財主已帶著幫兇向她圍了上來,嬉皮笑臉地對舒姑說:“舒姑娘,下山給我唱歌去吧!我定叫你有享不完的福……”。“為你唱歌?除非西方出太陽!”舒姑氣憤答道。“怎么,愿意就請跟我們老爺下山,不愿意呢……那就不客氣!”幫兇們一陣亂嚎,就向舒姑撲了上去。
“休想!我死在這山上,也不會跟你這財主走的!”舒姑說完。心一橫,牙一咬,跳下了懸崖……頃刻間,山崖下狂風驟起,深潭中隨之掀起了一股巨大水柱,響聲如雷。大財主及幫兇們被這情形驚呆了。當他們還沒轉過神來,只見一位英俊的小伙子浮出水面,對著舒姑禮貌地說:“別怕,我來救你了!”說完挾著舒姑飄然游去。
原來,這深潭中有一條上千年修練成精的鯉魚。每當舒姑唱歌時,鯉魚精也要浮出潭水偷聽那動人的歌聲,還不時地上下跳躍,為舒姑的歌聲伴舞呢。這次在舒姑遇難之機,鯉魚精顯出他千年道功,搭救了舒姑。
從此,舒姑泉的名字就留傳下來。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常常能聽到泉水悅耳的響聲,尤其是每月十五的晚上,又大又圓的月亮倒映在泉潭里,金鯉就翻滾著美麗的身姿,擺動著漂亮的尾巴,似載歌載舞。人們就把這一景致稱為“舒潭印月”。
(書建 整理)
上一篇:詠《荊州·紀南城遺址》詩詞散文賞析
下一篇:詠《荊州·荊州古城》詩詞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