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臨江仙》原文賞析
自洛陽往孟津道中作
今古北邙山下路,黃塵老盡英雄。人生長恨水長東。幽懷誰共語,遠目送歸鴻。
蓋世功名將底用,從前錯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鐘。男兒行處是,未要論窮通。
元遺山于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赴京應試,登第后,從洛陽返回登封,途經邙山時作了這首詞。
北邙山,一稱邙山,北山,在河南洛陽城東北。漢、魏以來王侯公卿多葬于此。遺山另外有《北邙》詩一首。詩里寫道:“賢愚同一盡,感嘆增悲歔。”“焉知原上冢, 不有當年吾。”抒寫其面對北邙山引起的富貴浮云、人生難久的悲嘆,作意與此詞略同。“今古北邙山下路,黃塵老盡英雄。”望著北邙山下蜿蜒前伸的道路,詞人不禁發出深沉的浩嘆: 古往今來,多少英雄人物在這條塵土飛揚的道路上奔波忙碌,耗盡了精力。這里的“北邙山下路”,既是寫實,又是人生旅途終結的象征。“老盡”兩字,概括了歷史上英雄們共同的悲劇性命運,出語沉痛。“人生長恨水長東”隱括李后主《烏夜啼》中現成句子入詞,借以抒發詞人自己對人生和命運的感喟,自然也隱含著詞人自己的生活體驗。“幽懷誰共語,遠目送歸鴻。”詞人一腔愁緒無由訴說,佇立路旁,久久遙望著天邊的歸鴻,形象地表露出作者當時落寞的心境和憂傷的情懷。元好問才雄學贍,胸懷大志,而那時的金源政權已經日形衰朽。 貞袼南渡后, 僅保有河南、 陜西彈丸之地,國勢日蹙。元好問憂心忡忡。正因為如此,中年登第并沒有給他帶來“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歡欣,倒是寫出了 “幽懷誰共語,遠目送歸鴻”這樣凄苦的詞句。
下闋由抒情轉入議論。“蓋世功名將底用,從前錯怨天公。”這是詞人縱觀自然及人事滄桑,內心世界經過激烈碰撞后得出的結論。審視古今,在人生旅途上,即使創建了蓋世功名,到頭來還不是同葬身北邙山的王侯公卿一樣。生前風云際會,最終落得個一抔黃土! 由此看來,自己從前抱怨老天待己不公,豈不是“錯怨”了嗎?詞人的綿綿幽恨至此渙然冰釋。“浩歌一曲酒千鐘。男兒行處是,未要論窮通。”結尾幾句描述了詞人所向往的理想境界。浩歌一曲,美酒千鐘,順應自然,窮通得失置之度外。只有遠離塵世的蠅營狗茍,才能在醉鄉中求得徹底解脫!——這就是元好問在這首詞里所表述的曠達的人生態度。
遺山有許多申述醉鄉之樂的作品,如《飲酒五首》、《后飲酒五首》等。醉鄉幾乎成了詩人消極避世的港灣。但是,詩人對醉鄉的謳歌實則包含著對腐朽黑暗現實的失望和否定,所謂“去古日已遠,百偽無一真。獨余醉鄉地,中有羲皇淳。”(《飲酒五首》之二 )詩人這種憤世嫉俗的思想情緒,自有其批判現實的積極意義。
這首詞,遺山的曠達和沉緬醉鄉,企求超脫,實際上隱含著他執著追求建功立業而難有所成的哀傷,于疏放的格調中躁動著敏感多思的靈魂。所以陳廷焯《詞則》說它“壯浪語正自沉郁”,可謂的論。
上一篇:《張臺柱·臨江仙》原文賞析
下一篇:《元好問·臨江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