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臺柱·臨江仙》原文賞析
翠管金尊留不住,青山又送斜曛。長堤柳絮落紛紛。紫騮嘶漸杳,朱戶掩黃昏。
獨自燒香臨欲睡,無言重揾啼痕。子規頻喚那堪聞。春花都作雨,曉夢不成云。
這首詞寫離愁別緒,上片寫送別,下片寫別后之難堪,用的是一個女子的口吻。開頭道明傷別之意:“翠管金尊留不住,青山又送斜曛。” “斜曛”,即落暉。這兩句意思是說,太陽就要落山了,盡管離筵上有美樂醇酒,但“去也終須去”,就象要挽留西下的落日是徒勞的一樣,再也不能把他留住了。語氣既凄楚感傷又無可奈何。留是留不住了,只好目送他遠去: “長堤柳絮落紛紛。紫騮嘶漸杳,朱戶掩黃昏。”行人騎著駿馬漸漸走遠了,消失在柳絮飛揚一片迷蒙的暮色里,留給她無限的悵惘,觸發她無限的哀傷。送行回來,朱門一掩,她似乎是想把剛才發生的一切隔絕斬斷,不再回首; 又似乎是想免受外界的干擾獨自慢慢地回味品嚼。這三句包含了三個古典詩詞中關于送別的文學意象和文化符號: “長堤”、“柳絮”、“黃昏”。古人多緣水而居,交通主要靠水路,故送別也多在水邊、由于歷史文化的積淀,長堤后來成了送別地的代稱。柳絮更是多種情感意緒的傳神物化。從季節來看,它標志著春色漸老;就形態而言,它飄忽不定,人們或借以傷嘆身世飄搖,或用來形容心緒不定、迷蒙悵惘; 自字面觀之,因諧有 “留”音,常為人用作離愁別緒的載體。至于黃昏,古人多在黃昏送別,它作為感傷的象征物更是為人們所熟知。上片數句,詞雖綺麗,曰“翠管” 、“金尊”,曰“青山”、“紫騮”,曰“朱戶”、“黃昏”,然表達的卻是凄楚哀怨之情。
下片筆意輕轉,寫送別回家后的情景。“獨自燒香臨欲睡,無言重揾啼痕。”別后當晚,百無聊賴地獨自燒著沉香,煙霧繚繞中幾度昏然欲睡;然而沉思默想,思今追昔,不覺潸然淚下。曰“無言”,見出其孤寂悲涼的處境與心境。曰“重揾”,道出她憂思之切,愁苦之深。“子規頻喚那堪聞”,“子規”,即杜鵑鳥,其聲凄厲哀怨。夜深人靜之時,一個獨守空房剛剛遭受離別打擊的女子,本已愁緒滿懷、輾轉反側,偏偏還要頻頻聽到這令人腸斷心碎的哀鳴,她那早就極為脆弱的神經,簡直不能忍受這種強烈的刺激了。“春花都作雨,曉夢不成云。”宋玉《高唐賦序》言神女“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后人常以云雨喻男女歡會。這兩句聯系起來看,大意是說花朵上沾帶著宿雨,但早上的夢境卻未出現云朵。有雨無云,顯然是暗寓夢中的歡會沒有成功。主人公原期待在夢中尋求歡樂,暫脫愁海,無奈未能遂愿。
綜觀全詞,盡管寫的是習見的傷別題材,但由于情真意切,仍有其動人之處。在結構上,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由送別說到歸家,從黃昏寫到拂曉。在抒情技巧上,由于作者善于擷取一些富有象征意義的景物來表情達意,因而顯得意蘊豐厚、耐人尋味。
上一篇:《吳偉業·臨江仙》原文賞析
下一篇:《元好問·臨江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