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基·蝶戀花》原文賞析
新制羅衣珠絡縫,消瘦肌膚,欲試猶嫌重。莫信鵲聲相侮弄,燈花幾度成春夢。風雨又將花斷送,滿地胭脂,補盡蒼苔空。獨自移將萱草種,金釵挽得花枝動。
此詞托意閨闈以自喻,而所感甚深,可能作于楊基晚年在貶所時。
“新制羅衣珠絡縫”,一起敘事,描述女主人公自制新的春羅衣,在羅衣的夾縫里珍重綴以絲線纏縛的真珠串絡,“縫”字去聲起韻,極蒼勁。首韻將新制春衣描繪得那么華麗,次韻急轉,哀嘆美人已消瘦得弱不勝衣,所以對這件滿嵌珠串的新衣,“欲試猶嫌重”。此三句詞意起伏跌宕,雖用賦筆,實兼比興。詞人托女子以自喻,悲嘆自己本是有用之才,因獲罪罰作勞役,雖有滿腹經綸,又有何用。第三韻“莫信鵲聲相侮弄”(世以鵲噪為喜兆。杜甫詩:“浪傳烏鵲喜。”黃庭堅詩:“慈母每占烏鵲喜。”),謂女主人公在深閨,常常聽到鵲聲,但都如杜詩說“浪傳烏鵲喜”,是鵲聲在“侮弄”她;結拍“燈花幾度成春夢”(“燈花”,燈心余燼結為花形。《西京雜記》載陸賈曰:“燈火花,得錢財。”庾信《對燭賦》:“復訝燈花今得錢。”后來引申為見到燈花就有好事至),言女主人公雖然幾度見到燈心結花,但并未遇到好事,“燈花”好比一場春夢,消逝得無蹤影了。結尾兩韻,很明顯是暗喻詞人晚年在貶所渴望遇赦的迫切感的破滅。
下片詞境別開,首韻“風雨又將花斷送”,又是一個美好的春天過去了,是無情的風雨將花摧殘了。“斷送”二字,很醒豁。緊接次韻“滿地胭脂,補盡蒼苔空”,“空”字,讀去聲;“胭脂”指落紅,“紅花蒼苔”,設色甚冶麗,而女主人公的心情卻是極憂郁,傷感。第三韻與煞拍,筆力淡放,自我寬解,“獨自移將萱草種,金釵挽得花枝動。”《詩·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諼”即“萱”,又名忘憂草。“背”,北堂也。《野客叢書》云:“今人稱母曰北堂,蓋本于《毛詩·伯兮》。萱草令人忘憂,其意謂君子為王前驅,過時不返,家人思念之切,安得萱草種于北堂,以忘其憂。”女主人公為了憂愁,移將萱草在她的居處,用金釵牽引著花枝動搖。“挽”,解作“牽引”。
此詞含蓄而有新意,當時文士為了避禍,不敢明言自己的悲憤,托意閨闈以自喻。煞拍故作寬解語,深穩渾厚,閨怨佳作。
上一篇:《王國維·蝶戀花》原文賞析
下一篇:《張倩倩·蝶戀花》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