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廷紀·清平樂》原文賞析
池上納涼
水天清話,院靜人銷夏。蠟炬風搖簾不下,竹影半墻如畫。
醉來扶上桃笙,熟羅扇子涼輕。一霎荷塘過雨,明朝便是秋聲。
這首小令是詞人的早期作品。夏日酷熱,晚間納涼,本是生活中很普通的事情,然而在詩人心中,卻有著獨特的感受。譬如宋葛天民有“獨坐觀群動,閑銷夏日長”之詩句,唐陸龜蒙則直露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遺名復避世,銷夏還銷憂。”而項廷紀這首詞的高妙之處在于不僅細致描繪出夏夜的幽謐,景物的靜美,而且朦朧地表達了內心的淡淡哀愁,可謂貌似悠閑,心則內傷,于清宕之中貫穿著凄迷。
上半闋描寫夏夜的景色。起句“水天清話,院靜人銷夏” ,突出“清”、“靜”二字,奠定全詞的基調,墊起下句“蠟炬風搖簾不下,竹影半墻如畫”。詞人靜觀物動,細細玩味,一陣晚風吹拂過來,堂內燭光的閃動跳躍,墻上竹影的婆娑舞動,驀然想到一幅寫竹的畫面。清人鄭板橋有《竹》之題畫,辭曰: “夏日新篁初發,綠陰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涼適也。……于時一片竹影零亂,豈非天然圖畫乎! 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于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畫家鄭板橋的彼時彼情也正是詞人項廷紀的此時此情。然而詞人的興趣不是在竹,而是在荷,他選擇了荷塘之畔做為乘涼的設榻處。下半闋首句“醉來扶上桃笙,熟羅扇子涼輕”,重寫納涼,拍合題面。“桃笙”,即用四川閬中產的桃笙竹做成的竹簟;“熟羅”乃練過的絲羅。詞人小醉微睡,被侍人扶至涼爽的竹席上。手搖著輕羅紈扇,觀賞夏日荷塘的優雅景致。正當他興致盎然時,天氣突變,結句“一霎荷塘過雨,明朝便是秋聲”,情緒陡然落下。詞人看到雨水無情地蕩滌著荷塘,黯然心傷,明天的荷塘將是“菡萏香銷翠葉殘”的敗落景象了! ” “秋聲”二字,純屬虛寫,是詞人內心哀怨的婉曲表露。作者憐花,實隱含著自憐,以及對“明朝”不可名狀的焦慮和憂懼。結合詞人當時的遭遇,年華正茂而進士不第,自然會對荷塘遭雨的景象發出觸目傷心的感喟了。
上一篇:《江昱·清平樂》原文賞析
下一篇:《劉因十首·清平樂》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