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宗渭《橫塘夜泊》清、近代山水詩鑒賞
釋宗渭
偶為看山出,孤舟向晚停。
野梅含水白,漁火逗煙青。
寒嶼融殘雪,春潭浴亂星。
何人吹鐵笛,清響破空冥?
這首詩描寫的是水鄉(xiāng)早春的夜色。“橫塘”是地名,其地不一。歷代詩人歌詠江南景色,常有提及橫塘者。如溫庭筠: “楓葉葦花隨約艇,蛤蜊菰葉夢橫塘”;陸游:“橫塘南北埭西東,柱杖飄然樂未窮。”據(jù)詩人的生平與詩中景致來看,此詩當是寫蘇州橫塘。
詩一開篇先交代夜泊橫塘的由來: “偶為看山出,孤舟向晚停。”這兩句寫得很淡,意思卻不淡。一個“偶”字點出自己并非有意來欣賞橫塘夜色;“看山”則進一步說明這一“偶” 出不是為賞橫塘,而是為了賞山;至于“孤舟”兩字當是為全詩蒙上一層特定的氣氛,為后面寫橫塘之靜、橫塘之幽打上一層冷色調(diào)的底色。只有“向晚停”三字才真正是點題,把“夜泊”之意寫出來。一切看來都那么偶然,那么不經(jīng)意,然而這正是高手的匠心所在。有期待的美的審美效果往往令人不滿足,而不經(jīng)意中發(fā)現(xiàn)的美,意外之美,卻能收到強烈的審美效果。看來,詩人是很懂一點審美心理學(xué)的,所以他有意在開篇進行了藝術(shù)的淡化。
然后再以清新俊麗的筆觸突然勾繪出一幅生機勃勃、幽美動人的橫塘夜色圖來:“野梅含水白,漁火逗煙青。寒嶼融殘雪,春潭浴亂星。”四句詩,猶如剪接在一起的四組特寫鏡頭,把殘冬正在過去,新春正在到來的意蘊表現(xiàn)得濃烈真切。近處坡岸邊,一株梅樹橫枝水面,白色的梅花綻滿枝頭,笑對一江春波。花色與水光相映,白潤似玉。夜風吹過,似有縷縷幽香。詩人僅用 “含水白” 三字,就寫活了臨水梅枝的神態(tài)。如果說寫野梅,是著力描摹她的姿容色彩,那么下一句“漁火逗煙青”則是以幽默、輕快的筆觸進行擬人的描寫: 夜幕下,塘上的斑斑漁火多象頑皮的孩子在跳躍著,仿佛那縷縷青煙都是漁火逗引出來的一樣。這一個“逗”字極富遐想,把漁火寫得活潑潑地,給“孤舟”漂蕩的詩人帶來溫暖的情趣。詩人寫野梅,寫漁火多著眼于春天的誘人魅力,而“寒嶼融殘雪”句則是從冬春交替的總體氣氛上來表現(xiàn)的。雖然“寒”字、“雪”字仍不免給人嚴冬的聯(lián)想,但寒氣習(xí)習(xí)中傳來的卻是冰雪融化的聲音,這不正好又是春天的腳步么? 再看那渙渙春水映著天上的明星,水波輕漾,星光搖曳,更是透現(xiàn)出濃郁的春意! 春天確實來了,盡管她還帶著寒氣,但星星們已率先眨著可愛的眼睛跳進春水,去盡情沐浴。這一幕寫得多迷人,多令人神往! 天上水中,交織一片,斑斑點點,閃爍著燦爛的星光,把橫塘夜色之美渲染得意濃神足。
正當讀者隨著詩人的描摹也已沉浸在橫塘美景之中時,詩人又把筆鋒一宕,去寫劃破夜空的清脆笛聲: “何人吹鐵笛,清響破空冥?”鐵笛是鐵制的笛管,據(jù)說能吹出穿云裂石之聲。在這樣寧靜優(yōu)美的夜晚,忽然傳來劃破夜空的笛聲,詩人不禁想到: 是誰在清夜吹笛呢?難道他也和我一樣被橫塘夜色迷住了嗎?他可是我的山水知音? 那清亮悠揚的笛聲偕同詩人的思緒,久久地在水面上、在夜色中回蕩……。詩歌就此結(jié)束了,留下了無盡的韻味,象那笛聲一樣悠長。
這首詩寫靜謐而富有生氣,描寫景物不僅形象生動,而且能傳達出詩人在觀賞時所產(chǎn)生的情趣。詩人在寫景時采用了擬人化的手法。他用 “含”描寫梅枝臨水的婀娜和梅花的白潤嬌媚; 用 “逗”形容火光與青煙相映而跳動升騰的情態(tài),似乎它們在互相逗趣; 用“浴” 比喻星星被風吹亂的水中倒影,仿佛是星星在水波里歡快地沐浴而攪亂了水面的寧靜!詩人通過景物的擬人化來表現(xiàn)大自然與人的親密相通,以及他對自然之美的神會。此外,詩人還巧妙地把色彩(“白”、“青”)與光亮(“漁火”、“亂星”)、音響與畫面、動態(tài)與靜態(tài)有機地組合為一體,情調(diào)淡雅,韻味雋永。
上一篇:李商隱《桂林》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杜牧《漢江》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