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韓琦
小檜新移近曲欄,養成隆棟亦非難。
當軒不是憐蒼翠,只要人知耐歲寒。
檜,即檜柏,一種木質堅硬的常綠喬木。詩人這首詠小檜的詩,立意不同于杜荀鶴的《小松》:“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也有別于秦韜玉的《檜樹》:“翠云交干瘦輪困,嘯雨吟風幾百春。深蓋屈盤青麈尾,老皮張展黑龍鱗。唯堆寒色資琴興,不放秋聲染俗塵。歲月如波事如夢,竟留蒼翠待何人。”韓琦的詠小檜,和唐代錢眾仲的《貢院樓北新栽小松》同一機杼:“愛此凌霄干,移來獨占春。貞心初得地,勁節始依人。晚月煙猶落,當軒色轉新。枝低無宿羽,葉凈不留塵。每與芝蘭近,常慚雨露勻。幸因逢顧盼,生植及茲辰。”只是韓琦未加鋪衍,僅以七絕直道其意罷了。
韓琦的《小檜》寫新移一棵檜苗,以此勵志,借此明心。他之所以將“小檜新移近曲欄”,在欄干外新移栽小檜,不是為了想日后取之材用,也不是愛它的蒼翠美色,“只要人知耐歲寒”,在于欣賞它歲寒不凋的品格。“養成隆棟亦非難,當軒不是憐蒼翠”,詩人迭予兩個否定,導入結句的本意,使“耐歲寒”的特點得以強化。檜柏“凌風知勁節,負雪見貞心”的品格在此得到飽含詩人感情的顯現。
這首詩啟示人們:看人看事不只看外表的高大、外形的美觀,而要著重看內在的品格。對人的培養,也要從小注意其情操和素質的培育。
《小檜》反映了韓琦的是非觀和審美觀。他是宋代名相,品端行正,耿介不阿。宋仁宗時任陜西安撫使,和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歷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執政于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終封魏國公。“耐歲寒”的精神貫之于一生,成就了他的功業。
上一篇:《小松·[唐]杜荀鶴》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山行·[唐]杜牧》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