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因十首·清平樂》原文賞析
飲山亭留宿
山翁醉也,欲返黃茅舍。醉里忽聞留我者,說道群花未謝。脫巾就掛松龕,覺來酒興方酣。欲借白云為筆,淋漓灑遍晴嵐。
“飲山亭”是作者友人王利夫所建,其地今已不詳。作者常往飲山亭游棲,前后寫有《水調歌頭·同諸公飲王丈利夫飲山亭索賦長短句效晦翁體》、《念奴嬌·飲山亭月夕》等六七首詞。本詞寫山翁(詞人自指)醉后的形象心態,頗有宋代辛棄疾《西江月·遣興》“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的風味。
山翁在酒醉飯飽后,告辭主人,欲返回自己的黃茅山舍。他醉眼朦朧、身軀搖晃,顫巍巍地離席而去。“忽聞”主人挽留,說是“群花未謝”,可多住幾日,以盡情觀賞。“忽”有突然、恍忽兩義,寫出了山翁的醉態。按常理,山翁告辭時,主人便隨即挽留多住幾日,由于山翁是在朦朦朧朧中,主人的話沒有完全聽清,只恍忽聽到有人“留我”,故說“忽聞”。這既符合醉態,也是點明“留宿”的題旨。
上闋既寫出自己的醉態,又寫出主人的多情。客人大醉,說明主人盛情,并表明賓主關系融洽,開懷暢飲,無拘無束;客醉辭行仍盛情挽留,顯示出主人的好客。從而委婉含蓄地表達出對主人“留宿”的謝意。
主人盛情挽留,山翁也不推辭,“脫巾就掛松龕”,解衣倒頭便睡。“龕”,供奉佛像的石室。脫巾掛在松上龕邊,寫其不擇地而眠、隨遇而安、超然自適的曠達胸襟。一覺醒來,“酒興方酣”,頓生奇想:“欲借白云為筆淋漓灑遍晴嵐。”將一腔豪情、滿腹逸興痛快淋漓地灑向重巒疊嶂。
全詞思筆在“酒興”二字。山翁盡醉方休,是“酒興”;主人留宿,山翁不辭,“脫巾”就臥“松龕”間,也是“酒興”;次日醒來詩情大發,“欲借白云為筆、淋漓灑遍晴嵐”,還是“酒興”。通過層層刻畫,其曠達自適的個性形象也就躍然紙止。
詞中有對話敘述,有心理描繪、有動作神態的摹寫,靈活自如,也是“酒興方酣”時的信筆揮灑!
上一篇:《項廷紀·清平樂》原文賞析
下一篇:《劉因十首·清平樂》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