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陸次云
堂上有慈親, 身外無昆季。
承歡賴賢妻, 委之以為弟。
弱女方四齡, 初知離別意。
恐其牽袂啼, 深傷游子緒。
乘彼睡未醒, 溫存加絮被。
拜母不能言, 揖妻交重寄。
此際心若摧, 出門方隕涕。
《出門》共二首,第一首寫游子遠行和家人分別的情景,第二首寫登舟后游子的心態。
第一首共十四句,可分為三層來讀。開頭四句寫遠行人親屬的情況:家有慈母在,而自己又無兄弟可分擔養老的責任,全家的重擔,只有交給自己的“賢妻”了。可是妻子畢竟是弱女子,“委之以為弟”,實出于無奈。“以為”二字,交待了遠行人迫于所行而又放心不下的情狀。第二層中間六句,細致而真切地表達了和幼女分別時依依不舍的感情。為了怕幼女知其離別而牽衣啼哭,以至于使離別之人更加傷感,只有等她熟睡時再走。走時還溫存地吻吻幼女,把被子給她蓋蓋好。這種細膩的感情和動作,十分形象、生動、真切動人。最后四句“拜母不能言,揖妻交重寄。此際心若摧,出門方隕涕”,寫出了臨別之時的悲痛欲絕的心情。先向慈母拜別,心情難過得說不出話來,再具體地向妻子交代一番,“這家庭的重擔都在你的身上,你可要當心啊!”盡官這時與親人離別,心肝痛絕,但還要強忍住眼淚,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這眼淚,直到出了門才流了出來!
通過以上三層次的描述,勾畫了一幅遠行人辭別親屬時生動而典型的景象。在我國封建時代自然經濟的封閉條件下,不是萬不得已一般人是不外出遠行的,所以外出遠行人往往有生死離別的愁緒。詩中對拜辭老母,囑托愛妻和惜別子女的描寫,那深沉的感情和依依不舍的動作,十分感人,也頗富人情味。直到今天,還引起人們的共鳴。
上一篇:《凱風·《詩經·邶風》》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出門(其二)·清·陸次云》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