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散曲《金縷衣》原文與翻譯、賞析
[唐] 無名氏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注釋〕
①本篇選自郭茂倩《樂府詩集》,是中唐時代流行的一首歌辭。據說當時名歌伎杜秋娘即擅唱此曲。金縷衣,飾以縷金的衣服。
〔分析〕
唐憲宗元和年間,金陵歌女杜秋娘,以一闋《金縷曲》名聞遐邇。當時的鎮海節度使李锜,曾以一千萬錢的極高代價,娶杜秋娘為他的侍妾,經常令她在酒宴盛會之中演唱此曲。歌以詩名,詩以歌行,《金縷曲》成了流傳千載的名詩。
詩歌的魅力在于激動人心。那么,《金縷曲》是以什么來引發眾多心靈的共鳴呢? 說來也怪,只是一句老生常談:珍惜青春。這是由于,青春對于人的一生來說,僅是一個短暫的美好時光。如果錯過了它,時光永遠不會倒流,只能徒呼負負了。
珍惜青春的格言古已有之。諸如古詩里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諺語里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等等,都能令人深省。但《金縷曲》因運用了回環復沓、反復對比,以及詩歌特有的比興手法,藝術的感染力更為強烈,大有余音在耳、繞梁三日不絕之感。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詩歌一開始就一再重復地叮嚀著人們:必須珍惜青春,必須珍惜青春。但在重復之中,又有明顯的變化:一為“莫惜”,一為“惜取”。強烈的對比,起著十分醒目的映襯作用。
在一般人看來,價值千金的稀世珍寶才是足以值得珍惜的;而普遍存在于世上的東西,那是無須珍惜的。然而,這兩句詩恰恰完全不同于常情?!澳А钡氖窍∈乐涞摹敖鹂|衣”,“惜取”的卻是人人都有的“少年時”(古人以十五六歲至三十歲左右這段年齡為“少年”,相當于現在的“青年”)。強烈的反差,猶如當頭棒喝,令人赫然醒悟:青春不再,世上任何珍寶都無法換回它,怎能不加愛惜!
“花開(一本作“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又是一組強烈的對比。“有花”時如果不發揮它姹紫嫣紅的美好功能,“無花”時要想找它也找不到了。這里的“直”是一個虛詞,它和“但”、“獨”是一個意思,意為“只是”、“只要”、“只管”。所以,“直須”就是“一定要”的意思,語氣之重,語氣之直,語氣之懇切,與“莫待”形成強烈的對比。作者在諄諄教導世人:青春不再,切莫辜負。用心之良苦,讀后自知。
全詩的前兩句和后兩句意思相同,但寫法不同。這又是本詩能夠強烈吸引讀者的一大藝術特點。前兩句是直截了當的告誡,屬于“賦”的范疇。后兩句既是在打比方,屬于“比”的范疇;又是環境的襯托和氛圍的渲染,屬于“興”的范疇。一般詩歌的作法,往往“借物起興”,把比興的事物放在前面。如《詩經·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寫比興,再賦正文。這首詩一反常規,把比興放在詩的最后部分,令人反復體會,讀來確是回味無窮。而且,又是用鮮花來反復進行描繪,更使人陶醉在美的藝術享受之中。
在藝術享受的美感中,領悟切莫辜負青春的人生哲理,充分體現了詩歌“風、觀、群、怨”的藝術功能。這大概是這首詩歌久傳不衰的原因吧。
上一篇:詩詞·散曲《采薇》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散文賦《錢神論》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