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賦《河水·龍門》原文與翻譯、賞析
[北魏] 酈道元
河水南徑北屈縣故城西②,西四十里有風山③,風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門山④?!渡胶=洝吩唬骸懊祥T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黃堊涅石⑤?!薄痘茨献印吩唬骸褒堥T未辟,呂梁未鑿⑥,河出孟門之上,大溢逆流,無有丘陵,高阜滅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謂之孟門?!惫省赌绿熳觽鳌吩唬骸氨钡敲祥T九河之隥⑦。”孟門,即龍門之上口也。實為河之巨厄,兼孟門津之名矣⑧。
此石經始禹鑿,河中漱廣⑨,夾岸崇深,傾岸返捍,巨石臨危,若墜復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鑿,而能人石?!毙旁? 其中水流交沖,素氣云浮⑩,往來遙觀者,常若霧露沾人,窺深悸魄,其水尚崩浪萬尋,懸流千丈。渾洪赑怒(11),鼓若山騰,濬波頹疊(12),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龍門(13),流浮竹,非駟馬之追也。
〔注釋〕
①本篇選自《水經注》。龍門,山名。今山西河津西北,陜西韓城東北,跨黃河兩岸。②北屈縣故城,今山西鄉寧東北。③風山,今山西鄉寧北。④孟門山,今山西鄉寧北,陜西宜川東北,龍門山之北,綿亙于黃河兩岸。⑤黃堊(e厄),黃沙土。涅石,礬石。⑥呂梁,山名。主峰在今山西離石東,西南與龍門山相接。⑦隥(deng瞪),斜坡。⑧孟門津,今陜西宜川東南,與孟門山參差相接,即河中石檀山。⑨漱廣,河道被水沖激而非常寬闊。⑩素氣,白色水氣。(11)渾,深大。赑(bi幣),猛壯。(12)濬,同“浚”,深。濬波,大的波浪。(13)慎子,即慎到。戰國時思想家,著有《慎子》,其中有“河下龍門,其流駛如竹箭,駟馬追不及”句。
〔分析〕
人們常用“鯉魚跳龍門”來比喻某人取得了不同尋常的成功,或者諷勸某人不要想入非非。這就給龍門抹上了一層神秘色彩。那末,龍門究竟是什么樣子,為何如此難跳?酈道元的《河水·龍門》篇給我們細致地描繪了它的景象。
文章一開始,作者因水記山,因山記事。雖然沒有寫龍門有多少丈高,水有多少流量,但其險峻壯闊的樣子已給讀者留下了十分具體的印象。文章引《淮南子》“河出孟門之上,大溢逆流,無有丘陵,高阜滅之”的描寫,暗示孟門之高,高到非“丘陵”、“高阜”能比,因為從它上面流溢來的水能沒丘陵、滅高阜,寓意形象,行文簡潔,收到了比直接告訴讀者幾個具體數字好得多的藝術效果。接著作者概括一句:孟門“實為河之巨厄”,用來收結地形部分,言簡意賅,留給讀者豐富的想像余地。
第二段作者用“巨石臨危,若墜復倚”來描繪龍門峽開鑿后的地形。兩邊陡峭如山削,中間一線如穿針,自然而然地引出那水流的湍急之勢?!八鞘彛苋胧?,正是在這樣的地勢中“水流交沖”的原因,為下文作了鋪墊。
對龍門水勢的描寫,是全文的精彩部分。前人把這段描寫稱之為“驚心動魄”。其文亦如龍門之水,一瀉千里,真切形象,令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文中“崩浪萬尋,懸流千丈,渾洪赑怒,鼓若山騰”等句,排偶整齊,比喻、夸張并用,創造了一種勢不可擋的雄渾景象。描寫得有聲、有色、有形、有神。在用詞上,“崩浪”、“懸流”、“渾洪”等變化使用,也給人以新鮮感,“萬尋”、“千丈”、“赑怒”、“山騰”等又給人以非此莫屬的個性。前人評說,在《水經注》中,黃河沿線諸峽谷中描寫得最為生動細致的,就是《龍門》一節。正由于此,龍門才成了家喻戶曉的地方。
上一篇:散文賦《滄浪亭記》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散文賦《治安疏》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