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鳴盛
渺渺潯陽煙樹齊,蕭蕭湓浦雁行低。
長江九派東流去,何事孤舟獨向西?
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
前三句都是寫景。起首兩句寫從船上遠望,但見潯陽境內沿江兩岸排列的樹影迷迷濛濛,像是籠罩在煙霧之中;忽然,湓江上空雁行低飛而過,發出一片蕭蕭之聲。渺渺,悠遠貌。潯陽,古郡名,治所在今九江市。蕭蕭,象聲詞。《詩·小雅·車攻》:“蕭蕭馬鳴。”杜甫《登高》詩:“無邊落木蕭蕭下。”這里是寫雁行飛過時發出的聲響。湓浦即湓江,今名龍開河。其源出江西瑞昌西南青山,東流經縣南至九江市西,北流入長江。這兩句不僅交代了詩人所在的地點和周圍景觀,也為后邊的抒情創設了一種寥廓邈遠的境界,從詩人的感受來說,這些景象也是最易撩人心緒的。
第三句仍寫眼前景,而意境又有開拓,更為宏闊高遠:長江九派,滾滾東流去。九派:《漢書·地理志》注引應劭語:“江自廬江、潯陽分為九。”唐皇甫冉《送李錄事赴饒州》詩:“江至潯陽九派分。”這一句的境界與結句的“孤舟獨向西”又恰成對照,形成強烈的反差。詩人但見江水東流,反觀自己的奔波道路,于是發出深沉的人生慨嘆!
結句的抒情點出了全詩主旨。“何事孤舟獨向西?”自問而沒有自答,也無須作答。答案是模糊的:也許是嘆身世,也許是憂時事,總之是一種難以說清的感慨!
從藝術構思上看,這首詩也頗有特色。前三句寫景蓄勢充沛,第四句抒情又以突兀的設問作結,出人意表而發人深思。結句的抒情,又是情寓于景。宋人沈義父說:“以景結情最好。”抒情而結以景語,含吐不露,蘊藉雋永,自有一種悠悠不盡的韻味。
上一篇:王鳴盛《西湖葛嶺有嘲》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蔣士銓《杭州(二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