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左傳》·子產(chǎn)壞晉館垣
(襄公三十一年)
子產(chǎn)相鄭伯以如晉【1】。 晉侯以我喪故【2】, 未之見也。 子產(chǎn)使盡壞其館之垣【3】, 而納車馬焉。
士文伯讓之曰 【4】:“敝邑以政刑之不修, 寇盜充斥, 無若諸侯之屬, 辱在寡君者何; 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 高其闬閎【5】, 厚其墻垣, 以無憂客使。 今吾子壞之, 雖從者能戒, 其若異客何? 以敝邑之為盟主, 繕完葺墻【6】, 以待賓客; 若皆毀之, 其何以共命【7】?寡君使匄請命?!?br>
對曰:“以敝邑褊小【8】, 介于大國, 誅求無時【9】, 是以不敢寧居, 悉索敝賦, 以來會時事【10】。逢執(zhí)事之不閑【11】,而未得見;又不獲聞命,未知見時。不敢輸幣,亦不敢暴露。其輸之,則君之府實也,非薦陳之【12】,不敢輸也;其暴露之,則恐燥濕之不時而朽蠹, 以重敝邑之罪。僑聞文公之為盟主也,宮室卑庳【13】,無觀臺榭【14】,以崇大諸侯之館。館如公寢【15】,庫廄繕修【16】,司空以時平易道路【17】,圬人以時塓館宮室【18】。諸侯賓至,甸設(shè)庭燎【19】,仆人巡宮,車馬有所,賓從有代【20】,巾車脂轄【21】,隸人牧圉【22】,各瞻其事,百官之屬,各展其物。公不留賓,而亦無廢事【23】,憂樂同之,事則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賓至如歸,無寧菑患【24】,不畏寇盜,而亦不患燥濕。今銅鞮之宮數(shù)里【25】,而諸侯舍于隸人。門不容車,而不可逾越,盜賊公行,而夭厲不戒【26】。賓見無時,命不可知。若又勿壞,是無所藏幣, 以重罪也。敢請執(zhí)事,將何所命之?雖君之有魯喪,亦敝邑之憂也【27】。若獲薦幣,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憚勤勞?!?br>
文伯復命。趙文子曰【28】:“信!我實不德,而以隸人之垣,以贏諸侯【29】,是吾罪也?!笔故课牟x不敏焉。
晉侯見鄭伯,有加禮,厚其宴好而歸之【30】。乃筑諸侯之館。
叔向曰【31】:“辭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32】!子產(chǎn)有辭,諸侯賴之。若之何其釋辭也【33】?《詩》曰:‘辭之輯矣,民之協(xié)矣;辭之懌矣,民之莫矣【34】。’其知之矣?!?br>
【注釋】
【1】 子產(chǎn): 即公孫僑, 鄭國的執(zhí)政大臣。 相: 輔佐。 鄭伯: 鄭簡公。
【2】 晉侯: 指晉平公。 我喪: 指魯襄公死了才不久。 據(jù) 《春秋》載, 襄公死于三十一年六月。
【3】 館: 招待外賓的館舍。 垣: 墻。
【4】 士文伯: 晉大夫, 名匄, 字伯瑕。 與 《子產(chǎn)告范宣子輕幣》中的范宣子同名。 讓: 責備。
【5】 闬閎 (han hong): 指館舍的大門。
【6】 繕完: 修治。 葺墻: 用茅草覆蓋墻頭。
【7】 共: 同“供”。
【8】 褊 (bian): 狹。
【9】 誅求: 責求, 需索。
【10】會時事: 按時朝會納貢。 時事: 春秋時一種按時納貢的制度。
【11】 執(zhí)事: 左右辦事的人。 實指晉君。 閑: 閑暇。 這句話說得很委婉, 實際是說, 你們國君又不接見。
【12】薦陳: 薦: 獻, 進。 古時賓主相見, 客人把禮物陳列在庭中獻給主人, 叫薦陳。
【13】 卑: 低。 庳 (bi): 小。
【14】觀: 供游賞的高樓。 臺: 樓臺。 榭: 周圍有樹木的臺。
【15】公寢: 國君的寢宮。
【16】庫: 倉庫。 廄: 馬棚。
【17】司空: 負責興造土木工程的官吏。
【18】圬人: 泥水匠。 塓 (mi): 粉刷墻壁。
【19】甸: 甸人, 管理柴薪的官吏。 庭燎: 庭院中設(shè)置的照明物。
【20】有代: 有人代為服役。
【21】 巾車: 擦拭車輛。 脂轄: 用油脂涂車軸。
【22】隸人: 管打掃房屋、 清除廁所的人。 牧: 看守牛羊的人。 圉:看馬的人。
【23】公: 晉文公。 無廢事: 指不因為停留的日子過多而影響諸侯的政事。
【24】 菑 (zai): 同“災(zāi)”。
【25】銅鞮之宮: 晉君的離宮 (臨時居住的宮室)。故址在今山西沁縣南十里。
【26】 夭厲: 瘟疫。
【27】敝邑之憂:晉國、鄭國都與魯國同姓,所以魯喪不但是晉國的悲傷,而且也是鄭國的悲傷。
【28】趙文子:名武,趙盾的孫子。晉國的執(zhí)政大臣。
【29】贏:受,接待,容納。
【30】厚其宴好:隆重款待,表示友好。
【31】叔向:晉大夫。
【32】辭:辭令,應(yīng)酬的言詞。已:廢止。夫;語氣詞。
【33】釋辭:放棄辭令。
【34】《詩》:見《詩經(jīng)·大雅·生民之什·板》。輯:和睦。協(xié):原作“洽”。懌:喜悅。莫:安定。
【賞析】
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戰(zhàn)爭頻仍。鄭是小國,夾在晉楚兩大國之間,不時受到威脅。為了求生存,鄭國不得不周旋于晉楚兩國,常夏朝晉而冬朝楚,處境困難。子產(chǎn)執(zhí)政后,在內(nèi)政外交上取得很大成就。公元前542年,子產(chǎn)輔佐鄭簡公到晉國參加會盟,晉平公借口魯襄公之喪而不予接見。晉國對諸侯接待簡慢,賓館簡陋,使納貢的車輛不能進入,子產(chǎn)斷然叫人“盡壞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晉國士文伯前來責問,子產(chǎn)義正辭嚴地批評了晉國慢待賓客的作法,使晉國人為之折服,不得不改變態(tài)度,向子產(chǎn)道歉,并優(yōu)待鄭簡公。子產(chǎn)憑借其機敏與詞鋒,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文章開篇就奇峰突起:跟隨鄭簡公到晉國參加盟會的子產(chǎn),為了安放車馬,竟然派人把晉國接待賓客館舍的垣墻全部拆毀了!晉是大國,鄭是小國,晉是宗主國,鄭是附庸國,作為小國、附庸國的來使竟敢拆毀晉國館舍的圍墻,這實在是驚世駭俗的舉動。子產(chǎn)的作為,貌以簡單輕率,實為深思熟慮,非如此不能引起晉國上下的重視。子產(chǎn)派人拆毀館舍圍墻之后,單等晉國派人來責問,他好一逞口舌之利,詰難晉國。
晉國的士文伯果然前來責難,他也是一位善于辭令的人。他首先敘述了晉國館垣的由來,表達了他的國家接待賓客使者的盛意:“我國因為政令刑律不完善,盜賊很多,對于屈尊來訪問我國國君的諸侯,無法保證他們的安全。因此派人修繕賓客所住的館舍,加高館門,加厚館墻,好讓賓客使者不用擔心?!笔课牟纫缘湫偷耐饨晦o令對子產(chǎn)的作法表示抗議:“現(xiàn)在您拆毀了它,雖然您的隨從人員能夠戒備,可其他國家的賓客怎么辦呢?”進而辭色俱厲地興問罪之師:“因為我國是盟主,所以修繕圍墻,來接待賓客。假若都把它毀壞了,那拿什么來滿足賓客的需要呢?我的國君派我來問問你為什么要拆毀圍墻。”
子產(chǎn)不慌不忙,胸有成竹地答道:“因為我國地方狹小,處在大國之間, 所以不得不納貢, 而大國索取貢物又沒有一定的時間, 因此不敢安居, 盡量搜求我國的財富, 作為朝會時進獻的貢品。 子產(chǎn)答話處處機帶雙敲:“敝邑褊小”卻偏逢誅求無時, 明是敘來晉的緣由, 言語之中暗責晉國貪得無厭, 重幣輕義。 子產(chǎn)又說:“遇上你們國君沒有空, 不能會見諸侯及使者, 又沒有得到信息, 不知道會見的日期。 在這種情況下, 鄭國不能交納貢品, 也不能讓貢品日曬夜露。 如果交納了, 當然就是貴國府庫中的財物了, 但不經(jīng)過正式的薦陳儀式, 我們是不敢隨便獻上的; 若是讓貢品日曬夜露, 又怕因晴雨無常而腐爛或蛀蝕, 從而加重我國的罪過?!弊赢a(chǎn)這幾句話說明鄭國處于貢品不能按時交納, 也不敢暴露的兩難局面, 但偏重于貢品暴露而可能帶來損失的這一邊。 子產(chǎn)暗示: 為了貢品的安全, 那就只能對不起, 拆毀晉國賓館的圍墻了。 明明是子產(chǎn)派人拆毀了晉國館垣, 但在子產(chǎn)的口中, 卻將拆毀館垣的責任巧妙地不動聲色地推到晉國方面。
針對士文伯話里抬出的晉國的盟主身份, 子產(chǎn)將晉國歷史上有名的霸主文公與現(xiàn)在的晉君平公相比較, 以晉文公的敬客反襯晉平公的慢客, 使士文伯無話可說。 子產(chǎn)說:“我聽說晉文公當盟主的時候,他的宮室低下矮小, 沒有臺觀亭榭, 但卻建筑高大的賓館來招待諸侯?!痹诳倲⒘藭x文公待客的隆重禮遇之后, 子產(chǎn)又詳細介紹了文公待客的具體作法:“在諸侯沒有到來之前, 那賓館修筑得就像文公的宮室一樣; 倉庫和馬廄都經(jīng)過修理;司空按時平整道路; 泥水匠依時令粉刷房屋。 在諸侯到來之后, 責負照明的甸人在院子里點起大蠟燭; 仆役在賓館周圍來回巡察; 車馬有專門停放的處所; 賓客的隨從有專人替代服役; 管理車輛的官員擦拭車輛給車軸上油; 隸人、 牧人、 圉人各司其職; 官吏們陳列物品招待賓客。 文公不耽誤賓客的時間, 也不耽誤賓客的事情; 憂賓客之憂, 樂賓客之樂, 如遇意外, 就親自巡視; 教導賓客所不知道的事情, 周濟賓客所缺乏的用品。 賓客來到晉國, 就如同來到自己家里一樣, 哪里還擔心什么災(zāi)患呢? 既不怕盜賊, 又不擔心晴雨無時?!边@是歷史上晉文公的作法, 那時晉國的待客特點一是熱情周到, 二是辦事富有效率。
回顧了歷史, 現(xiàn)實又如何呢?而今銅鞮山的宮室綿延數(shù)里, 而來訪問的諸侯卻住宿在像奴隸住的房子里, 門口不能進車馬, 周圍又有墻垣阻隔, 無法越過。 盜賊公然橫行,瘟疫又不加防備, 賓客進見沒有一定的時間, 君主召見的命令也不知何時發(fā)布。 如果不拆毀圍墻, 就沒有地方收藏納貢的禮物, 這就加重我們國家的罪過了。”子產(chǎn)這一段話, 既是用歷史上的晉文公與現(xiàn)在的晉平公作對比, 又是對士文伯的話進行針鋒相對的批駁。 子產(chǎn)以“門不容車, 而不可逾越”批駁士文伯的“高其闬閎, 厚其墻垣”; 以“盜賊公行, 而夭厲不戒”批駁士文伯的“無憂客使”。 同時, 子產(chǎn)以歷史上晉文公“宮室卑庳、 無觀臺榭”與現(xiàn)在晉平公“今銅鞮之宮數(shù)里”作比; 以晉文公“崇大諸侯之館”與晉平公“諸侯舍于隸人”作比; 以晉文公“公不留賓。 而亦無廢事”與晉平公“賓見無時, 命不可知”作比; 一抑一揚, 褒貶分明。 說理充分, 環(huán)環(huán)相扣, 前后呼應(yīng), 渾然一體, 充分顯示了子產(chǎn)敏捷的口才和犀利的辭鋒。
說到這里, 子產(chǎn)反問道:“我想冒昧地問你們, 對我有什么指教? 雖然晉國有魯國的喪事, 可這也是我們鄭國的悲傷。 如果能夠獻上禮物, 我們會修好墻再走, 這是你們的恩德, 我們哪里還怕這一點辛勞?”鄭國人拆了晉國的館垣, 晉國人反而成了被告。 晉國以有魯喪為借口簡慢鄭伯, 子產(chǎn)以晉、 鄭、 魯皆同姓, 晉之憂亦鄭之憂使其不能再以此為借口。 末了, 子產(chǎn)還忘不了揶揄一句晉人:“如能見晉君納幣而歸, 鄭自當修好館垣, 用不著麻煩晉國人?!?br>
鄭國是小國, 子產(chǎn)佐鄭伯朝晉, 居然盡壞其館垣, 此舉實出人意料之外, 非胸中有塊壘溝壑者不能為。 子產(chǎn)對這一切早已深思熟慮、 謀劃在先, 所以面對士文伯的詰難能夠胸有成竹、 娓娓道來。 子產(chǎn)出色的辭令,不僅為鄭國爭得了榮譽和尊嚴, 同時也贏得了對手的尊敬。 在子產(chǎn)義正辭嚴的回答面前, 士文伯無言以對; 趙文子說:“我實不德, 而以隸人之垣,以贏諸侯, 是吾罪也?!弊哉J品行有虧, 馬上派士文伯去向鄭伯和子產(chǎn)表示歉意; 最后晉平公接見了鄭伯, 優(yōu)禮有加然后讓他們歸國, 并且馬上動工興建接待諸侯的賓館。 對這件事, 叔向由衷地贊嘆道:“外交辭令是如此不可放棄啊, 子產(chǎn)善于辭令, 諸侯也得利。 怎么能夠放棄辭令呢?《詩經(jīng)》說:‘辭令和氣, 人民融洽; 辭令喜悅, 人民安定?!眠@話的道理了?!?br>
梁啟超曾贊 《左傳》:“……其記言文淵懿美茂, 而生氣勃勃, 后此亦殆未有其比?!痹谧赢a(chǎn)壞晉館垣這一場外交斗爭中, 鄭國依恃子產(chǎn)的機智和辯才, 獲得了完全的勝利。 我們從《子產(chǎn)壞晉館垣》一文中可以窺見春秋時期語言是外交和交際場合的重要工具, 以及行人辭令在政治斗爭中的重要作用。
上一篇:《古文·奇零草序》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左傳》·子產(chǎn)論尹何為邑》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