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戲曲名著鑒賞辭典·傳奇編·王濟·連環記(第十八出拜月)
東漢末年,董卓弄權,劫遷天子,殘虐生靈,在郿塢用黃金筑成城堡,積谷為三十年糧儲,以立陳留玉為名,自謀篡權。并州刺史丁建陽和義子呂布發兵征討。呂布有萬夫不當之勇,但無義寡謀,董卓就派呂的同鄉李肅前去勸說反叛。呂布殺掉丁建陽,率軍投奔董卓。曹操借獻劍欲殺董卓不成。司徒王允設連環計,離間董、呂關系。養女貂蟬深明大義,毅然答應此事。王允就讓貂蟬先與呂布海誓山盟,后又送貂蟬為董卓之妾。呂布十分氣憤,去尋貂蟬,兩人在鳳儀亭訴情,被董撞見,董卓呂布反目成仇。王允聯合李肅、呂布假詔殺掉董卓,呂布又領兵攻打郿塢,救出貂蟬,貂蟬和呂布成親。
(小旦貂蟬上) 清夜無眠暗自吁,花陰月轉粉墻西。欲知無限含情處,十二闌干不語時。奴家貂蟬是也。自幼蒙老爺教養成人,學習歌舞,粗知文墨,感恩萬千。這兩日老爺眉頭不展,面帶愁容。想為朝廷有難決之事,奈府中無個得力之人。只我是個女子,若有用我之處,縱不能如西子報君恩而酬苦志,亦當效緹縈救父罪而去肉刑。雖然如此,老爺面前,不敢明言,徒懷郁郁而已。看此月明良夜,不免取香到瑤臺上,拜禱則個。
【南呂犯調·羅江怨】 【香羅帶】荼蘼徑里行, 香風暗引。 天空云淡籟無聲,畫闌干外花影倚娉婷也?!疽唤L】環佩丁當,宿鳥枝頭醒?!驹箘e離】 鳳頭鞋步月行,鳳頭鞋步月行。移步上瑤臺,焚香拜明月。恩主劍如霜,早把奸邪滅。螺甲香拜月明,頓忘卻風透羅襦冷。
(生王允暗上聽介)唗! (小旦跪介) (生)夜靜更深,
【仙呂過曲·園林好】 你長吁氣在荼蘼架邊, 有所思在牡丹亭畔, 倒處追尋劉阮? 這里不好講話,隨我到亭子上來。(小旦應走介)(生) 這里是百花園,你休錯認武陵源。
夜深人靜,在此何干? 快說真情,饒你的打。
【嘉慶子】(小旦) 偶來拜月還自譴,(生) 敢為麗情么? (小旦) 端不為麗情相牽。(生) 卻為何來? (小旦) 連日呵,不忍見爹行愁臉,因此上告蒼天,凡百事遂心田。
(生) 你自幼在我府中,怎生看待你?
【尹令】 (小旦) 蒙養育深恩眷戀,(生) 我已著柳青娘教你的歌舞,(小旦),教技藝安居庭院。(生)我也不曾凌賤你來,(小旦),幾曾把奴凌賤? (生) 也未曾輕慢,(小旦) 未曾把奴輕慢。自小親隨,嫡女相看已有年。
(生) 咳,好悶人也!
【品令】 (小旦) 爹行為何,鎮日兩眉攢,形容憔悴,有時淚雙懸?莫非為國難,運籌除奸險?奴不敢問,只得禱告蒼穹憐念。武偃文修,免得忘餐寢不安。
【豆葉黃】 (生) 這國家大事,兒女們休言。看多少元宰勛臣,無計把奸雄驅遣。任他圖篡,有誰擅言?你是個閨門中弱質,你是個閨門中弱質,怎分得君憂,解得黎民倒懸?
【玉交枝】 (小旦) 不須愁嘆,獻芻蕘乞采奴言。論來男女雖有別,盡忠義一般休辨。(生) 那有女子定國安邦?.(小旦) 西施興越敗吳邦,(生) 也只得一個。(小旦) 緹縈救父除刑患。(生) 倘有用你之處,你可推辭么? (小旦) 倘用妾決不畏難,這賤軀何惜棄捐。
【二犯六么令】 【六么令】 (生) 你肯為國家排難,頓教人憂懷放寬。【么令】 念君臣有累卵之危,時刻熬煎?!疚嗳~兒】 百姓有倒懸之苦,不能瓦全。你到有忠義之心,適才我做爹爹的枉把你埋怨,恕急遽言詞倒顛。
(小旦) 老爺請尊重。倘用妾之處,萬死不辭。(生) 你聽我道。那董賊呵,
【江兒水】 他奪篡機謀遠。他有個義兒呂布,助惡羽翼聯。(小旦)何不遣人刺之? (生) 禁聲! (看介) 兒嗄,我也曾令人暗刺反失純鉤劍。(小旦),那些諸侯便怎么? (生) 諸候合陣空勞戰。我觀此二人皆溺于酒色,你做爹爹的,欲…… (住口介) (小旦),爹爹就說何妨? (生) 兒嗄,權把你做紅裙女陣生機變。將你先許呂布,后獻董卓,兒嗄,你可就中取便,反間他父子分顏。那時令布殺卓,(笑介) 方遂我平生之愿。
【川撥棹】 (小旦) 將奴獻,便隨機行反間。(生) 向與你玉斫連環,(小旦) 今可驗計設在連環。(生) 我的兒嘎,你若泄漏風聲,我當滅門罪愆。(跪介) (小旦扶生起介) (小旦) 不須憂、請放寬,領嘉謀,當曲全。
【尾聲】 (同) 陰柔用事消陽健,重把山河來建,遠大奇功達九天。
(生) 貂蟬,計已定了。只是不能致呂布來此相會,如何是好?(小旦) 便是。怎得他來? (生) 嗄,有了。聞得呂布在虎牢關上,失了金冠,我把明珠數顆,嵌一金冠,差人送去,他必來謝我。我就留在后堂飲宴,那時喚你出來奉酒,我假說有事而去,你可將機就計,私結其心。我來時自有分曉。(小旦) 曉得。
(生) 奸惡雖強酒色徒,
(小旦) 只消舌劍用機謀。
(生) 要離漫說能行刺,
(小旦) 不及吾家女丈夫。
(生) 好嗄,好個“不及吾家女丈夫”! 隨我進來。(同下)
西子: 即西施,春秋時越國美女。越王勾踐敗于會稽。范蠡獻西施于吳王夫差。吳亡,西施復歸范蠡,游于五湖。緹縈: 漢文帝時,淳于意為齊太倉令,有罪當刑。其女緹縈悲泣,上書,請作官婢以贖父刑。文帝悲憐,遂除肉刑。劉阮: 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載; 剡縣劉晨、阮肇入天臺山,迷不得返。武陵源: 陶淵明《桃花源詩并序》中所描繪的一個理想世界。后人用武陵源比喻世外桃源。芻蕘: 割草打柴的人。此用為自己言論的謙辭。
在大量的三國故事、戲劇、小說中,女性的蹤影是很難尋覓的,即使你“望穿秋水”,找到的卻形象模糊毫無個性可言。
但是 《連環記》 中的貂蟬獨放異彩,她是一個聰明、美麗、機智、具有政治見解的姑娘。《拜月》這一出,就集中塑造了貂蟬這一形象。
當叱咤疆場的武將,運籌帷幄的謀臣都無招可施的時候,貂蟬出場了。 夜色溫柔,明月弄影。 但貂蟬卻睡不著覺, 長吁短嘆。 是嘆生活無著? 是嘆情郎難覓?都不是。貂蟬自幼生活在司徒王允家里,學習歌舞,略識文字。主人的教養之恩,使她感激萬分。生活在這樣一個與朝廷政治聯系極其密切的大官僚家庭,她由主人的眉頭、面容上,看出了政治氣候的變化。她敏感地意識到,是朝廷有難決之事,主人這般憂愁。王允待貂蟬情同己女。在“府中無個得力之人”的情況下,她立志為王允分憂,要象西施、緹縈那樣盡一個女子的能力去報恩。隨著認識的進一步提高,她的報恩的行為已包含有為國為民的因素了。作為一個歌女,她自然只能心中默想,燒香祝禱而已。貂蟬拜月時一段獨白,為她以后毅然領命埋下了伏筆。這恰是《三國演義》所缺少的?!度龂萘x》寫貂蟬見王允之前,就未寫到人物的內心世界。
王允聽到貂蟬的長吁短嘆之后,就問她是不是在“追尋劉阮” (意為找情郎)。按常理,月夜獨嘆,燒香拜禱,是封建社會的女性祈求個人幸福的一種感情表露。但王允那能料到這個歌女在關心著他,關心著他所關心的國家大事?!财妨睢?這支曲子,寫出貂蟬預感到王允是在“為國難”、“除奸惡”而憂愁,這就點出后來貂蟬報恩的行為里,也有為“黎民”、為“國家”的一面。當王允告訴她奸雄“圖篡”,“黎民倒懸”,而“元宰勛臣”無人敢言時,貂蟬馬上表示“不須愁嘆”,“男女雖有別”,“盡忠義一般休辨”,可見她能清醒地、理智地看待面臨的處境,把自己放在和男子一樣的地位去參與政治事件,關心國家命運的。當然,封建社會的愚忠、愚孝和單純的報恩思想是應批判的。但一些具體事件,具體人物,要放在歷史的具體環境中去分析。東漢末年,董卓殺虐百姓,殘害生靈,人人對他切齒。除掉董卓,不但是統治階級中一些人的愿望,也是符合人民群眾利益的。因而,貂蟬的行為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就帶有一些愛國的性質。劇本對貂蟬救民愿望還有進一步刻畫,她要象西施那樣,去“興越敗吳邦”。貂蟬心中的西施,是一個舍棄個人幸福以至生命去“興邦”的人。她以西施自比,說明她已不再把自己以后的行為僅僅看作報恩,而是由關心王允命運,關心國家命運; 由報恩思想再上升到除害安民安邦,故而,王允聽了她的申述,批評自己枉把她“埋怨”了。
貂蟬不僅色藝俱佳,并且有為正義事業“萬死不辭”的獻身精神,所以才使連環計有實施的可能。劇本之所以反復刻畫貂蟬,就在于作家得知執行者是多么的重要,只有積極主動,不計個人安危的人才有可能創造性地順利完成這一任務。
貂禪是一個優美的婦女形象。她聰明,美麗,深明大義,關心家國,勇于犧性,愿意為“興邦”救民不計個人生死,她是三國人物中具有鮮明性格的難得的婦女形象。
上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唐英·轉天心(第十九出棄母)
下一篇:戲曲名著·雜劇編·金仁杰·追韓信(第二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