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韓愈·后廿九日復上宰相書
三月十六日①,前鄉貢進士韓愈,謹再拜言相公閣下:
愈聞周公之為輔相,其急于見賢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發②。當是時,天下之賢才皆已舉用,奸邪讒佞欺負之徒皆已除去③。四海皆已無虞,九夷八蠻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賓貢④。天災時變,昆蟲草木之妖⑤,皆已銷息。天下之所謂禮樂刑政教化之具⑥,皆已修理,風俗皆已敦厚。動植之物,風雨霜露之所沾被者⑦,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鳳龜龍之屬⑧,皆已備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憑叔父之親,其所輔理承化之功,又盡章章如是⑨。其所求進見之士,豈復有賢于周公者哉? 不惟不賢于周公而已,豈復有賢于時百執事者哉⑩? 豈復有所計議,能補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聞見,思慮有所未及,以負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如周公之心,設使其時輔理承化之功,未盡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無叔父之親,則將不暇食與沐矣,豈特吐哺握發為勤而止哉? 維其如是,故于今頌成王之德,而稱周公之功不衰。
今閣下為輔相亦近耳。天下之賢才,豈盡舉用?奸邪讒佞欺負之徒,豈盡除去? 四海豈盡無虞? 九夷八蠻之在荒服之外者,豈盡賓貢?天災時變,昆蟲草木之妖,豈盡銷息? 天下之所謂禮樂刑政教化之具,豈盡修理?風俗豈盡敦厚?動植之物,風雨霜露之所沾被者,豈盡得宜?休征嘉瑞,麟鳳龜龍之屬,豈盡備至?其所求進見之士,雖不足以希望盛德(11),至比于百執事,豈盡出其下哉?其所稱說(12),豈盡無所補哉? 今雖不能如周公吐哺握發,亦宜引而進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馀日矣。書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13)。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復有周公之說焉。閣下其亦察之! 古之士,三月不仕則相吊,故出疆必載質(14)。然所以重于自進者,以其于周不可,則去之魯; 于魯不可,則去之齊; 于齊不可,則去之宋,之鄭,之秦,之楚也。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國,舍乎此則夷狄矣(15),去父母之邦矣。故士之行道者(16),不得于朝,則山林而已矣。山林者,士之所獨善自養,而不憂天下者之所能安也。如有憂天下之心,則不能矣。故愈每自進而不知愧焉,書亟上(17),足數及門,而不知止焉。寧獨如此而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賢之門下是懼(18)。亦惟少垂察焉! 瀆冒威尊(19),惶恐無已!
愈再拜。
【注釋】 ①三月十六日:唐貞元十一年三月十六日。距寫第二封信二十九日。②輔相: 相當于后之宰相。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發: 在吃一頓飯之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在洗一回頭之間有三次挽住頭發。指周公起以接見來客,恐失賢士。③讒佞(ning): 巧語諂媚之人。④虞 (yu): 憂慮。九夷八蠻: 泛指少數民族。夷,古代對東部少數民族的泛指。蠻,對南方少數民族的泛指。荒服: 指極邊遠的地方。古代統治者曾把天下按遠近分為五等,即旬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賓貢: 歸順皇帝,進獻物品。⑤時變: 異乎時令的變故。妖: 變異和反常現象。⑥禮: 古代社會的道德規范和禮儀制度。樂: 音樂。古代統治者認為它也是維護等級制度、陶冶情志和宣揚統治階級意識的工具。刑: 刑法。政: 政治制度。教: 政教風化。具: 制度的意思。⑦沾被: 得到滋潤。沾,浸濕。被,覆蓋。⑧休征嘉瑞: 美好吉祥的征兆。休、嘉,美好之意; 征、瑞,征兆之意。麟鳳龜龍: 古代以為代表吉祥的動物。⑨輔理: 輔佐治理。指輔佐周成王治理國家。章章:顯著。⑩百執事:指周公的左右眾多侍從。(11)盛德: 大德,很高的德行。(12)稱說: 主張,意見。(13)閽 (hun): 看門人。(14)吊: 慰問。疆: 邊界。質: 通 “贄”,古代初次求見相送的禮物。(15)夷狄: 古代對東方、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16)行道: 實行某種政治主張或理想。(17)亟(qi):屢次。(18)惴惴 (zhuizhui): 恐懼不安。(19)瀆 (du) 冒: 無禮貌地冒犯。威尊: 威風和尊嚴。
【譯文】 三月十六日,前鄉貢進士韓愈,恭敬地稟告相公閣下:
我聽說周公在擔任宰相的時候,他急于接待賢才,在吃一頓飯之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在洗一回頭之間有三次挽住頭發。在這時,天下的賢才都推舉出來任用了,奸險邪惡、巧言諂媚、反復無常、背信棄義的人都已清除了。天下都已沒有憂慮了,邊遠地方的少數民族也都歸順朝廷進貢了,天災和異乎時令的變故,昆蟲和草木的一些變異、反常現象,都已消失停止。天下稱為禮儀、音樂、刑法、政治、教化的制度,都已整治好了,風俗都已誠樸寬厚。動物植物,受著風雨霜露的滋潤都已各得其所。美好吉祥的征兆,麟、鳳、龜、龍一類的動物,都已全部出現。而周公靠著圣人的才能,憑著他是成王叔父的親近關系,他輔佐治理秉承先王教化的功績,又都是這樣顯著。那些要求進見的人,難道再有比周公更賢明的嗎? 不僅不能比周公賢明,就是和當時的許多官吏相比,難道還有更賢明的嗎?難道還有計謀建議能對周公的教化有所補益的嗎?然而周公尋求賢才是這樣的急迫,只怕自己的耳朵和眼睛沒有聽見看到,考慮還有不周到之處,以致辜負了成王委托周公治理天下的用意,不能得到天下的人心。像周公那樣的用心,假如那時輔佐治理秉承先王教化的功績,沒有這樣顯著,而他沒有圣人的才能,和成王沒有親近的叔侄關系,就要連吃飯和洗頭都沒有時間,哪能僅僅有吐飯挽住頭發的勤奮行為就完了呢? 正因為他這樣,所以到今天人們還一直在歌頌周成王的德行,稱贊周公的功績。
現在閣下作為宰相和周公的地位相接近。天下的賢才難道都被推薦任用了嗎? 那些奸險邪惡、巧言諂媚、反復無常、背信棄義的人難道都被清除掉了?天下難道都沒有憂慮了? 邊遠地方的少數民族難道都歸順給朝廷進貢了? 天災和異乎時令的變故,昆蟲和草木的一些變異、反常現象難道都消失停止了? 天下稱為禮儀、音樂、刑法、政治、教化等制度難道都整治好了? 風俗難道都誠樸寬厚?動物植物受著風雨霜露的滋潤難道都各得其所? 美好吉祥的征兆,麟、鳳、龜、龍一類的動物難道都已全部出現? 那些要求進見的人,雖然不能期望他們有很高的德行,至于和那些官員相比,難道都在他們之下嗎?他們的主張,難道對您的政事都沒有補益嗎?現在您雖然不能像周公那樣吐飯挽發去接待賢才,也應該援引推薦他們,考察他們做得怎么樣再決定任用,不應該用默不作聲的冷漠態度來對待。
我等候您的回信已經四十多天了。兩次寫信給您,可我的心意仍然沒能使您知曉。三次走到您的門前,都被您府上看門的人擋住了。只因為我糊涂愚鈍,不知道應離開這里,所以又有關于周公的一番議論。請閣下仔細看看它。古時候的士人三個月沒能做官就要相互慰問,所以走出邊界就要帶上相送的禮物。然而他們之所以重視自我推薦,是因為他在周朝若不被任用,便離開那里到魯國去; 在魯國不被任用,就離開那里到齊國去; 在齊國不被任用,就離開那里到宋國去,到鄭國去,到秦國去,到楚國去。現在天下只有一個國君,四海之內只有一個國家,離開這里就是邊疆夷狄民族的地方,就離開自己的國家了。所以要實行一定政治主張的人,不能在朝廷做官,就只有到山林去隱居。山林是士人中那些獨善其身、自我修養,不為天下人民憂慮的人安心居住的地方。如果有為天下人民憂慮操心的,就不會安心地住在那里。所以我每次自我推薦時并不感到羞愧,信屢次呈上,數次走到您的門前也不知道停止。難道只有這樣了嗎,我恐懼不安害怕不能在您的門下求得仕進,只希望您稍微施以重視的心! 我態度輕慢,冒犯了您的威風和尊嚴,心里惶恐不已!
韓愈再拜。
【鑒賞】 韓愈想以情打動宰相,兩次上書,要求對自己加以任用。無奈宰相默不作聲,冷漠對待。韓愈苦悶不已,又第三次寫信給宰相。
在這篇文章里,韓愈用周公急于見賢而一食三吐哺一沐三握發的典故與當時宰相對待人才的冷淡態度作對比,尖銳諷刺了權貴們不重視任用人才的做法。并說明自己是為憂天下,不愿獨善其身才急于求仕的。
文章運用對比、排比、反問的句式,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語言直切,辭鋒尖刻激烈,但陳述理由充分,振振有詞。
上一篇:《古文觀止·王安石·同學一首別子固》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宋金元文·蘇軾·后赤壁賦》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