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宿王昌齡隱居》唐詩賞析,《宿王昌齡隱居》原文與注釋
常 建
清溪深不測,隱處惟孤云。
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
茅亭宿花影,藥院滋苔紋。①
余亦謝時去,西山鸞鶴群。②
【注釋】 ①藥院:種有藥草的院子。②謝時:辭別時俗的牽累,指歸隱。鸞鶴:喻不受世俗羈絆、志趣高雅的逸士。
【鑒賞】 王昌齡是作者的同榜進士和好友,出仕前曾居于今安徽省含山縣境內的石門山,詩中的隱居即指該處。常建到此住一宿后,深為當地清幽優美的環境所吸引。全詩通過對王昌齡隱居地自然風物的贊美,表現了超脫現實、歸隱山林的思想感情。
一二兩句點明王昌齡隱居處的自然環境。深山密林中,壑深峰聳,清澈的山溪蜿蜒至山林深處,望不見盡頭,隱居處只見嶺上孤獨的云朵。在冷清靜寂的背景下,孤云在天顯得孤單、孤清、孤傲。自然景物被賦予重重的主觀色彩,隱居者的清高躍然紙上。
三四兩句寫夜宿和隱居的人。入夜,山風襲來,林濤陣陣,從濃密的松樹的晃動間露出的明月,還為你灑下一地的清輝。“松際微月” 是作者所見,“猶為君” 是寫清泠泠的月光與王昌齡的心意相通,贊美了王昌齡的清高品格和自然與人的和諧狀態。一說王昌齡已離開此地,常建寫這首詩是勸他歸隱,“猶為君” 是月光也盼他回來。
五六兩句寫隱居院子中的景物。茅亭邊栽花,院子里種藥,花影搖曳,藥草飄香,顯出隱居者對生活的熱愛和高雅的生活情趣。而種藥的院落里已滋生出了縷縷青苔,更增添了深遠幽僻之意。
七八兩句寫詩人自己被這樣的佳境打動,起了歸隱之心。我也要辭別世俗的羈絆,到西山與鸞和鶴為伴。從側面烘托了隱逸生活的高尚情趣,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厭倦。
全詩情隨景動,景因情幻,情景交融,遠景、近景多視野地細致地刻畫了王昌齡隱居處的自然景物,在平實的描敘中,熔鑄了高潔、幽深、清靜的隱逸情懷。
上一篇:《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唐詩賞析,《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張泌·寄人》唐詩賞析,《寄人》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