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左傳·寺人披見文公
呂、郤畏偪,將焚公宮而弒晉侯①。寺人披請見②。公使讓之,且辭焉,曰: “蒲城之役,君命一宿③,女即至。其后余從狄君以田渭濱④,女為惠公來求殺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雖有君命,何其速也?夫祛猶在⑤,女其行乎!” 對曰: “臣謂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猶未也,又將及難。君命無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惡,唯力是視。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無蒲、狄乎? 齊桓公置射鉤而使管仲相⑥,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眾,豈唯刑臣⑦!” 公見之,以難告。
三月,晉侯潛會秦伯于王城⑧。己丑晦⑨,公宮火。瑕甥、郤芮不獲公,乃如河上,秦伯誘而殺之。
【注釋】 ①呂: 呂飴甥,又稱瑕甥,即前篇中出現過的陰飴甥。郤 (xi): 郤芮。二人均為晉大夫,是擁護晉惠公的舊臣。公宮: 國君居住的宮室。晉侯: 指晉文公。②寺人披: 指名叫披的寺人。寺人是古代宮廷的內官,即后世所稱的宦官。③蒲城之役: 指魯僖公五年,晉獻公聽信驪姬讒言,逼死太子申生,下令捉捕公子重耳 (即晉文公) 和夷吾(即晉惠公),而讓寺人披攻打重耳居住地蒲城一事。宿: 一晚為一宿。④狄: 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田: 打獵。⑤祛 (qu):衣袖。寺人披攻打蒲城時,幾乎捉住重耳,將其衣袖割斷。⑥鉤: 帶鉤,束腰革帶上的金屬鉤。齊桓公和公子糾爭奪君位,管仲當時擁護公子糾,曾放箭射中齊桓公帶鉤。后來齊桓公即位,不念舊惡,仍重用管仲。⑦刑臣:受過宮刑的人。⑧王城:秦地,在今陜西大荔東。⑨己丑晦:三月三十日。晦,陰歷每月最后一天。
【譯文】 呂飴甥、郤芮受到迫害,準備焚燒宮室而殺掉晉文公。寺人披請求接見。晉文公派人責備他,而且拒絕接見,說:“蒲城那一次,國君命令你過一個晚上到達,你立刻就到了。后來我跟從狄君在渭水邊上打獵,你為了惠公來設法殺我。惠公命令你過三個晚上到達,你過兩晚就到了。雖然有國君的命令,為什么這樣迫不及待呢? 那只袖子還在,你還是走吧!”寺人披回答說:“臣認為君侯回國以后,已經了解情況了。如果還沒有,又將會遇到災難。國君的命令必須毫無二心地去執行,這是自古以來的制度。除去國君的心頭之患,只看自己有多大的力量。蒲人、狄人,對我來說有什么相干呢? 現在您即位做了國君,難道就不會發生在蒲、狄時那樣的禍患嗎? 齊桓公把射鉤的事放在一邊,而讓管仲作了國相。您如果改變這種做法,哪用煩勞您下命令呢? 走的人很多,難道只有我一個受過宮刑的小臣?”晉文公接見了他,他就把禍亂作了報告。
三月,晉文公暗地里和秦穆公在王城相見。三十日,晉文公的宮室被燒。呂飴甥、郤芮沒有搜尋到晉文公,就到了黃河邊上,秦穆公把他們誘騙過去殺掉了。
【鑒賞】 晉惠公的舊臣呂飴甥、郤芮密謀策劃殺害晉文公,寺人披得知此事,想密告晉文公。但文公不釋前怨,拒絕接見仇人寺人披。寺人披掌握著有關晉文公命運的機密,又能說出一番道理來為自己開脫,并舉齊桓公不念舊惡起用管仲的事例,不由得晉文公不接見他。被召見后,寺人披將呂飴甥、郤芮的密計報告了文公,文公得以采取相應措施,終于逢兇化吉。寺人披趨炎附勢的品行本不值得稱道,但他的能言善辯卻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文中晉文公能盡釋前嫌,虛心接受意見,表現了一個政治家寬大的胸懷和膽略,這也是他能成就霸業的一個重要因素。
上一篇:《古文觀止·明文·歸有光·寒花葬志》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左傳》·寺人披見文公》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