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露行
曹植
【原文】
天地無窮極,陰陽轉相因[1]。
人居一世間,忽若風吹塵。
愿得展功勤,輸力于明君[2]。
懷此王佐才,慷慨獨不群[3]。
鱗介[4]尊神龍,走獸宗麒麟。
蟲獸猶知德,何況于士人。
孔氏刪詩書,王業粲[5]已分。
騁我徑寸翰,流藻垂華芬[6]。
【注釋】
[1]陰陽轉相因:寒暑陰陽相互更迭。
[2]展:舒展,發揮。功勤:猶功勞,指才能。輸力:盡力。
[3]王佐才:足夠輔佐帝王的才能。慷慨獨不群:指卓越不凡,不同流俗。
[4]鱗介:指長有鱗甲的魚和蟲。
[5]粲(càn):鮮明。
[6]騁:發揮才能。徑寸翰:形容大手筆。流藻:周流藻飾。華芬:指美名。
【作者介紹】
曹植(192-232年),字子建,三國時魏國詩人,魏武帝曹操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
曹植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后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為宋人所編。
詩歌是曹植文學活動的主要領域,前期與后期內容上有很大的差異。前期詩歌可分為兩大類,一類表現他貴介公子的優游生活,一類則反映他“生乎亂、長乎軍”的時代感受。后期詩歌,主要抒發他在壓制之下時而憤慨時而哀怨的心情。曹植發展了這種趨向,把抒情和敘事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五言詩既能描寫復雜的事態變化,又能表達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豐富了它的藝術功能。
曹植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詩品》的作者鐘嶸亦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作為《詩品》全書中品第最高的詩人、中國詩歌抒情品格的確立者,在詩史上具有“一代詩宗”的歷史地位。王士禎曾論“漢魏以來兩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賞析】
此篇屬相和歌辭。這首詩寫于曹植侄兒曹殽(即魏明帝)在位期間。曹敷在曹丕死后仍對曹植加以限制,不以任用,曹植的一腔才情卻懷才不遇,極其煩悶之時寫下許多詩篇,以表自己的抱負。曹植自認為具備治理國家的才能,懷著輸力明君的熱烈愿望。但由于政治上的因素,竟使他的意愿沒有實現的機會。受立名于世思想的支配,他一反青年時代對于文學創作的輕視態度,轉向借著述求得垂名的宿愿。
這首詩主要寫世事無常人生短促,應該及時建功立業,傳名后世。在詩中曹植不但對自己的政治才能很自信,也頗想在文學上一展才華。
上一篇:《薤露行》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西洲曲》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