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朱國楨2
路貴,字秉彝,順天人。粗涉經(jīng)籍,少為童子師。性伉直3,不匿人過。母喪發(fā)引4,仿家禮,去幡幢鼓樂5,用人為方相6。市兒爭嘩笑之。尤不喜神怪。嘗有降鸞者7,人各獻(xiàn)香楮8。貴脫所靸雙鞋置案上9,曰:“吾無他物,聊以供神。”觀者縮頸。貴大笑而去。后以壽終。
1本文選自《涌幢小品》。2朱國楨(1158-1632):又作國禎,字文寧,明代文學(xué)家,有《皇明史概》,《涌幢小品》。3伉(kang)直:剛正爽直。4發(fā)引:出殯。5幡、幢(chuang) :做儀仗用的旗幟。6方相(xiang):原為掌驅(qū)鬼之官,舊時迷信,模擬他恐怖的形象,作為驅(qū)鬼和出喪時開道之用。7降鸞:即扶乩(ji),巫術(shù)的一種。將木制的丁字架放在沙盤上,由兩人各扶一端,依法請神,木架的下垂部分在沙上畫出文字或圖畫,作為神的啟示。8香楮(chu):香燭紙錢。9靸(sa):又作“靸拉”,穿鞋時將后跟處鞋幫壓倒,拖著走。
【析點】 敢和鬼神開玩笑,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多疏狂的性格! 路貴就是這么一個難得的人。
從短文的開頭看,作者似在為路貴立傳,再看下去,他只是寫了路貴輕慢鬼神的兩件小事:母喪時用活人裝扮“方相”,路遇“降鸞”把靸拉著的鞋作祭品——真虧路貴想得出! 他是以怪誕的形式表示對鬼神的輕慢,也表現(xiàn)了明代部分文人重個人性情、惡傳統(tǒng)束縛的性格。
文中動作細(xì)節(jié)的設(shè)置增加了文章的生動性。路貴的“用人為方相”,“脫所靸雙鞋置案上”,市兒的“爭嘩笑”,觀者的“縮頸”,略略點畫,使人如親臨現(xiàn)場,目睹了路貴所導(dǎo)演和表演的兩個喜劇小品。
《涌幢小品》多記軼聞趣事,而且多記一些平凡的人物,于其中表現(xiàn)作者的性格和思想傾向。這一則關(guān)于路貴的趣聞,朱國楨未對路貴的行為進(jìn)行褒貶,而是臧否藏于敘事之中——文末“后以壽終”四字透露出此中消息:路貴對鬼神的大不敬,并未引來懲罰和報應(yīng),平安地得以終其天年,這還不能說明一切嗎?
上一篇:《跋韓幹馬》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蹇材望》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