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周密2
蹇材望,蜀人,為湖州倅3。北兵之將至也4,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錫牌,鐫其上曰5:“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銀二笏鑿竅6,并書其上曰:“有人獲吾尸者,望為埋葬,仍見祀7,題云‘大宋忠臣蹇材望’。此銀所以為埋瘞之費也8?!比障蹬婆c銀于腰間,只伺北軍臨城,則自投水中;且遍祝鄉人及常所往來者9。人皆憐之10。
丙子正月旦日11,北軍入城。蹇已莫知所之12,人皆謂之溺死。既而北裝乘騎而歸,則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遂得本州同知13。鄉曲人皆能言之14。
1本文是《癸辛雜識》續集中的一則,標題為后人所加。蹇(jian ):姓。2周密(1232-約1308):號草窗,南宋詞人,有《癸辛雜識》、《草窗詞》等。3倅(cui):副職,文中指副知州。4北兵:指元軍。5鐫(juan):刻。6二笏:二片。竅:孔。7見:加以。祀:祭奠。8瘞(yi ):埋葬。9“且遍”句:蹇材望遍告同鄉和親友,作為死前的訣別。10憐:敬愛。11丙子:指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旦日:初一日。12之:往。13“遂得”句:蹇就做了元朝的湖州同知。同知:元制每府州設同知一員,為佐官。14鄉曲:鄉野。
【析點】 這是一篇辛辣至極的諷刺小品。元軍將至之時,“毅然自誓必死”,可是名垂青史的大事。蹇材望首先“作大錫牌,鐫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大”則醒目,“錫”入水不化不爛,“鐫”則永不磨滅;又拿兩錠銀子鑿了小孔,為的是“日系牌與銀于腰間”,銀子上的幾句話意為他殉國后,希望別人代為埋葬、祭奠,使“大宋忠臣蹇材望”得以流芳千古,至于銀子則為“埋瘞”之費——身后之事料理得周周詳詳。他還遍告親朋好友,作為死前訣別,贏得“人皆憐之”的好名聲。前述,作者只如實寫來,不動聲色而春秋筆意自現,明眼人早已“從其彌縫極工處,便知其極破綻處”(明 ·李陳玉《復友人》):果真決意殉國,定是傷痛至極,哪里還有這份閑心來大肆張揚? 且張揚得如此周密? 果然,就在人們認為這“大宋忠臣”已溺死而殺身成仁的時候,他卻身著元裝,騎高頭大馬,得意洋洋地回來了。人們這才幡然醒悟,“則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于是乎“自誓必死”的“大宋忠臣”,搖身一變即成了“大元忠臣”,照舊做他的州官。真不知在厓山被陸秀夫背著投了海的小皇帝見到如此“忠臣”會作何感想。
本篇構思極為巧妙,作者先讓蹇材望“吹氣球”,“氣球”越“吹”越大,“則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似一根針,輕輕一刺,氣球“砰”地一聲便炸成了碎片,作者將欲抑先揚的手法運用到極致,諷刺鞭笞之力也達到了極致。至全文末句“鄉曲人”從“皆憐之”一下子轉為“皆能言之”,鄉曲人對他的唾棄之音不絕于耳,正是:真理自在人心。
上一篇:《路貴不喜神怪》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辛巳親征錄一則》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