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蔽日》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唐·李白詩《登金陵鳳凰臺》:“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p>
【釋義】浮云比喻奸邪之輩,“長安不見”有報國無門之嘆。
【例句】一片心懸家國恨,兩條眉鎖廟廊謀??倿楦≡颇鼙稳眨L安不見使人愁。(楊顯之雜劇《臨江驛瀟湘夜雨》楔子)張商英因諫被貶,故而引用李白詩句抒懷。
《浮云蔽日》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唐·李白詩《登金陵鳳凰臺》:“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p>
【釋義】浮云比喻奸邪之輩,“長安不見”有報國無門之嘆。
【例句】一片心懸家國恨,兩條眉鎖廟廊謀??倿楦≡颇鼙稳眨L安不見使人愁。(楊顯之雜劇《臨江驛瀟湘夜雨》楔子)張商英因諫被貶,故而引用李白詩句抒懷。
上一篇:元曲典故《浮丘公》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浮槎》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