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纘曾·鵲橋仙》中外哲理詩賞析
七夕
云疏月淡,烏慵鵲倦,望里雙星縹緲。人間夜夜共羅幃,只可惜、年華易老。 經秋別恨,霎時歡會,應怯金雞催曉。算來若不隔銀河,怎見得、相逢更好。
這是又一首寫七夕的詞。相傳牛郎和織女被一道銀河隔開,每年七月七日晚方得相會一次。為此,歷代文人莫不引以為憾。許氏此作,卻另出新意。他認為,唯其隔著銀河,一年他們才能相會一次;所以,他們才更加珍惜相會之日。
“云疏月淡,烏慵鵲倦”八字寫七夕夜景。月光暗淡,云片稀疏,烏鴉、喜鵲一個個懶洋洋的,似乎看不到構架鵲橋的征兆。“望里雙星縹緲”,此中的“雙星”即牛郎星和織女星。“縹緲”,是高遠的樣子。在“雙星縹緲”之前再冠以“望里”二字,則“云疏月淡”、“烏慵鵲倦”、“雙星縹緲”盡在詞人的視野之中。三句總寫七夕雙星。 “人間夜夜共羅幃,只可惜、年華易老。”與相望而不能相會的“雙星”相比,人間夫妻則可“夜夜共羅幃”。僅讀此一句,似乎可誤會作者填詞之旨,以為天上雙星誠不如人間夫妻。但緊接而來的“只可惜、年華易老”,則說明此為欲抑先揚。人間的夜夜共羅幃卻是以短暫的人生為代價換來的。此為上片。
下片換頭再寫天上雙星,“經秋別恨,霎時歡會,應怯金雞催曉”。“經秋”即經年。“經秋”之長與“霎時”之短,道出了相別的痛苦與相會的歡樂。漫長的別恨與短暫的歡會激烈碰撞,怎能不擔心金雞催曉?但是,下片末尾二句卻未循此展開,而是以“算來若不隔銀河,怎見得、相逢更好”二句另出機杼:如果不是隔著銀河,怎么可能使雙方都更加珍惜相會?
人皆以相會太少為憾,許氏卻以為少見更好。見仁見智,莫衷一是。觀察角度不同,結論自然也就不一樣,此其啟示之一。人間夫妻可以夜夜同眠,但其代價卻是“年華易老”;天上雙星只能一年一見,但相聚之時卻感情更好。人間夫妻有其利,亦必有其弊;天上雙星有其弊,卻也有其利。利弊恒相伴,此其啟示之二。天上雙星,唯其不能“夜夜共羅幃”,因此才倍加珍惜七夕相會,故而才會“相逢更好”。人們所珍惜的往往是最為稀有的東西;如果天天“夜夜”皆有,反倒不那么為人珍惜了。此為本詩啟示之三。
上一篇:《秦觀·鵲橋仙》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劉祖慈·龍灣湖》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