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士禎2
來焦山有四快事:觀返照吸江亭3,青山落日,煙水蒼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筆意4。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虛一碧5,長江萬里,無復微云點綴,聽晚梵聲出松杪6,悠然有遺世之想。曉起觀海門日出7,始從遠林微露紅暈,倏忽躍起數千丈8,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瘞鶴銘在雷轟石下9,驚濤駭浪,朝夕噴激,余來游以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沒之中10,披剔盡致11,實天幸也。
1焦山:山名,屹立于江蘇省鎮江市以東長江中。題名記:在風景名勝處題寫姓名后所作的游記。2王士幀(1634-1711):字貽上,號漁洋山人,清初著名詩人。有《帶經堂全集》。3 返照:落日余暉。4 米家父子:宋大畫家米芾及其子米友仁,畫山水不求工細,多用水墨點染,被稱為“米派”。5 太虛:天空。6梵(fàn)聲:誦經聲。杪(miǎo):樹梢。7 海門:大海日出處。此處指江上日出之處。8 倏(shù)忽:疾速。9 瘞鶴銘:著名摩崖石刻,在焦山石崖上。10 危:高。潮汐:早潮晚潮。汩(gǔ)沒:水浪聲。11披剔盡致:意為覽盡瘞鶴銘意態。
【析點】 “觀近照”、“晚望月”、“觀海門日出”以及盡覽瘞鶴銘被作者稱為來焦山的“四快事”。其賞心悅目怡神處何在?
焦山的黃昏和月夜是沉靜的,大江的浩渺煙波襯托青山落日,一碧的太空、萬里的長江襯托一輪皓月,大自然本已夠賞心悅目,作者再加自己的遐想:日落如米家山水筆意,水墨滃染;月夜傳來的晚禱聲使人飄然若離塵世,這就更加重了詩情畫意。日落月出都是靜景,但前者寫得清遠迷蒙,后者寫得空曠縹緲,所用的手法相同,繪出的意境不同。至于海上日出的景象,本自不凡,作者重筆濃彩,繪制色澤絢爛瞬息變幻的水上日出圖:曉日突然從水面躍出,天空江面紅霞閃爍,上下交映,蔚為奇觀。此與黃昏月夜正成對比,更顯得氣勢宏偉、目不暇接。賞瘞鶴銘主要寫騰涌呼嘯的波濤海浪,作者身置潮汐汩沒之中,另是一種激動人心的場面;且瘞鶴銘只有冬月江水方落時才得近睹其真容,作者逢此“天幸”,更是快意。
焦山之四“快事”各具風姿特色,總起來看又是一個有動有靜、有明有晦、有濃艷有素淡、有喧騰有幽渺的整體。王士禎論詩倡“神韻”說,他的這篇短文,可說是文中之極富“神韻”者。讀此記,我們仿佛隨從作者同游焦山,共享賞心悅目怡神的焦山“四快事”。
上一篇:《火燒裳尾》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愛蓮說》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