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錦雯·江城子》原文賞析
韓平叔園亭賞荷
空庭雨過暑全收。樹陰稠。鳥聲幽。四面簾垂,閑掛小銀鉤。門外好山渾似畫,看未足,又登樓。
涼飔微度藕花州。 暗香浮。 入杯流。 向晚泠泠,急管促清謳。倚醉不愁歸路暝 ,有明月,更相留。
這是詞人在一個名叫韓平叔的園亭中觀賞荷花時的詞作。作者通過對景物的生動描繪,將讀者帶入一個有山有水、有花有月、有歌有酒的美好境界之中,給人以美的享受。
上片著重寫賞荷的環境和愉悅的心情。首句總寫宜人的氣候: 雨過天晴,空曠的庭院中,暑氣全收,空氣該是多么清新。氣候如此,“空庭”周圍的環境又如何呢? “樹陰稠。鳥聲幽。四面簾垂,閑掛小銀鉤。”作者用動、靜結合的筆法,勾畫了一幅美妙的畫面。你看,樹蔭是那么稠密;你聽,從茂密的林間傳來的鳥聲又是那么動聽; 而這一切又是從幽靜的室內看到、聽到的——幽齋的四周垂著簾幕,簾幕用小小的銀鉤掛起。這一景物自然使我們聯想起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鉤”和秦觀“寶簾閑掛小銀鉤”的詞句。“四面”兩句,既補足上面三句的意思,同時又勾聯、開拓下文,起著橋梁的作用。“門外好山渾似畫”,也是從幽齋中所見的景物,與發端三句描繪的景物構成了一個整體。然而局處室內,視野畢竟受到限制,故云“看不足”;因不足而“又登樓”,乃是必然的結果,與王之渙“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意思相近。由此再作展開,進入題目中所說的“賞荷”這一主題。
下片即專從登樓以后的所見所聞所感著筆。首三句寫賞荷。詞人并不是采取俗套的手法來正面描繪荷花的形象,而是完全從嗅覺的角度來作傳神的寫照: 一陣陣輕微的涼風吹過了藕花州,微風過處,立刻送來了荷花飄浮的香氣,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香氣不僅傳入鼻底,而且似乎還流進了杯中,使杯中之酒也平添了幾分誘人的香味。這就使抽象的靠嗅覺方可感受到的花香,一下子變得具體化,仿佛是肉眼可以看到、雙手可以觸摸的具體東西了。手法新巧,一掃陳言,不能不說是作者的匠心獨運。
就在詞人賞花飲酒、沉浸在愉悅之中時,突然又傳來美妙的樂曲和歌聲: “向晚泠泠,急管促清謳?!薄跋蛲怼保咏雇?,即傍晚?!般鲢觥敝^樂聲清越?!凹惫堋?,節奏快速的樂曲旋律。“清謳”,清亮的歌聲。兩句意為,到了傍晚時分,伴隨著節奏輕快的樂曲,一陣陣清亮的歌聲又傳入了我的耳際。很明顯,詞人已被眼前這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完全陶醉了。歇拍三句,寫一日以荷花為中心的樂事結束。這本來應該是意盡言盡的,然而作者出乎意料地采取了 “懸崖勒馬” 的手法,不是寫興盡回家,而是寫明月留人,它仿佛在對客人說:盡情地暢飲賞荷吧,你們無需憂慮回家的路上因天暗而看不清路影,我會伴送你們平安歸去的! 通過明月留人來反映主人的熱情留客,這又是一種擺脫俗套的寫法。
上一篇:《蔡珪·江城子》原文賞析
下一篇:《錢曾·江城子》原文賞析